今南宁市青秀区明德街55号,是广西电信博物馆,是广西最大的通信行业综合性博物馆,展示了从1884年至今一百多年来广西电信业诞生、演进、变迁、发展的历史进程。可惜笔者到访时并不开放。
博物馆所在地是邕宁电报局旧址,它不仅是广西境内第一条电报线路的诞生地,也是南宁使用近代先进通信工具的开端,标志着南宁电信事业的发展历程。
在清代,这里是中营守备署所在地,守备署被裁撤后,又一度成为南宁会所。1888年,法国人在此新建楼房,五进四井,是“中式屋顶、法式墙身”中西结合式的建筑。1922年对原建筑进行整修,邕宁电报局进驻于此。
邕宁电报局始于清光绪十年(1884),当时李鸿章上奏清政府,建议架设广州—梧州—南宁—龙州电报线路,即广龙电报线。电报改变了从前驿站传书的通信方式,使得军情可以迅速传回京城,为第二年的“镇南关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存老建筑每一进楼房的主体均为朱红色的门、窗、木地板,鹅黄色的外墙,雪白的内墙;门把手、走道和天架桥等处多采用铁艺材料,做工精致,图案精巧;窗户的形状有拱形、半圆形、四方形、百合页形等,窗棂和窗花形状各异,有方格形、花形、梭形、多角形以及彩色多种几何图形拼接,各种元素融为一体,和谐统一。(桂18,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4年7月16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