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通讯员 冉强 冉伟

叠翠的山峦间,一场特殊的调解让两个陷入困境的家庭重新燃起希望。4月18日,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龚滩法庭的国徽下,县人大代表周志强与“老马工作室”调解员胡天沛用司法温情温暖少年的明天。

2024年1月24日,17岁的吴某驾驶无号牌蓝色摩托车载同村好友付某行驶时,车辆突发爆胎失控侧翻,付某重重摔落致胸椎骨折脱位、终身截瘫。经鉴定,付某构成一级伤残,医疗账单如雪片般飞来——3次转院治疗、终身护理依赖,让本不富裕的付某家举步维艰。

“孩子这辈子可咋办?”付某的母亲攥着诊断书的手不住颤抖。而吴家同样笼罩阴云:全家仅靠父亲赶乡集卖货维生,面对百余万元赔偿诉求,吴某的父亲蹲在“火铺”边愁眉不展。

事故发生后,付家多次索赔未果,矛盾逐渐激化。“你们连句暖心话都没有!”调解现场,付某的母亲眼眶通红。吴某的父亲则反复搓着衣角低声说:“就是把房梁拆了也凑不够啊。”

面对悬殊的赔偿能力与诉求差距,胡天沛深知,若简单判决,不仅执行难落地,更可能毁掉两个家庭的未来。“不能让事故摧毁两个少年的未来。”他连夜制定调解方案,联合周志强组建专项调解组,带着法庭团队驱车翻越三十里山路走访两家。“咱们今天不是来算账的,是来给孩子找活路的。”

转机出现在第三次调解,周志强掏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逐点剖析事情利弊。“既要依法保障受害者权益,又要让赔偿方案切实可行。”他指着窗外抽芽的春树说:“就像这山里的树,只要根在,总能再长。”见双方态度缓和,胡天沛趁机提出“分期支付+动态调整”方案打消彼此顾虑。

双方最终达成60万元分期赔偿协议,吴某的父亲当庭兑现首笔10万元时,付某的母亲含泪点头,让剑拔弩张化作燃起的“星火”。

“法治不是独木桥,而是连心桥。”周志强感慨道。如今,吴某家的履行情况已纳入法庭定期回访清单,付某的伤情也在逐渐好转。

这场持续172天的调解工作,见证了“代表委员联络站”与“老马工作室”的协同发力,更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温暖内核——当法律刚性遇见司法柔情,再深的沟壑也能架起希望的桥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