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让我们饱览古今,融会中西。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自少时起,便饱读诗书,立志向学,后来,他也常常教育弟子读书学习。

孔子都读过哪些书,有过哪些读书感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推荐书单吧!

﹝推荐书目﹞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11篇诗歌,内容丰富,包括劳动与爱情、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孔子非常推崇《诗经》,他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同时,他研究、整理《诗经》,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也被儒家奉为经典,是古代学子必读的典籍。



清乾隆初拓本《乾隆御定石经·诗经》

孔子博物馆藏

《论语》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孔子和《诗经》的记载,以及他对《诗经》的评价。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阳货》

﹝推荐书目﹞

《春秋》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

周游列国之后,孔子回到鲁国,不遗余力地整理古代典籍,删《诗》《书》,作《春秋》。《史记》记载:“余(太史公)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马迁对《春秋》极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明人彩绘圣迹图册页——退修诗书图

孔子博物馆藏



明人彩绘圣迹图册页——删述六经图

孔子博物馆藏

﹝推荐书目﹞

《周易》

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因读的次数过多,以至于用熟牛皮制作的编绑简牍的“韦”多次被翻断,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成语——“韦编三绝”的故事由来。



元刻本《周易经传集解》

孔子博物馆藏

让书籍沁润心田,让知识启迪智慧。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一起翻开书篇,徜徉在浩瀚书海之中吧!

来源:孔子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