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食戟社
当下,健身热潮涌动,体重焦虑也困扰着不少人。食品货架上,“0 糖 0 脂”“全麦粗粮”的标签格外醒目,如同诱人的宝藏,吸引着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然而,撕开包装上的营销话术,真相令人惊讶:市面上近 90% 的“健康食品”,可能是消费陷阱。
先说说“0 糖”饮料。它用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代糖替代蔗糖。研究显示,代糖可不简单。2014 年《自然》期刊研究表明,代糖可能扰乱肠道菌群;2023 年耶鲁大学实验发现,代糖会欺骗大脑,引发更强食欲。就像某品牌“0 糖气泡水”,其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组合,可能让胰岛素敏感人群代谢紊乱。一些消费者长期喝“0 糖”饮料,本想健康解渴,结果食欲失控,体重上升,直呼被骗。
再看“0 脂”酸奶。脱脂时,不仅脂肪流失,脂溶性维生素也没了。商家为改善口感,常添加大量糖或增稠剂。一款网红“0 脂肪”酸奶,每 100 克含糖量达 12 克,快赶上可乐,让消费者直呼“这哪是健康酸奶,分明是‘糖水’”。
国内近 90% 打着全麦面包旗号的产品,全麦粉含量不到 30% 。商家为降成本,花招百出,加焦糖色素伪装颜色,用麸皮碎屑混精面粉制造粗糙感。2023 年某测评机构抽检 15 款全麦面包,仅 2 款全麦粉含量超 50% ,让消费者心寒。他们买回家尝后发现口感不对,看配料表才知又交“智商税”。
那消费者该如何应对呢?有三招:
第一招,研究成分表。一是看排序,配料表按含量降序排列,“全麦粉”若不在首位,可能是“伪全麦”面包;二是防“马甲”,留意代糖及游离糖变体的名称。学会这招,选购时就能像侦探一样,不被假标签骗。
第二招,树立数据思维。真正的全麦面包,膳食纤维含量大于 6 克/100 克,钠含量小于 400 毫克;“低脂”食品,脂肪含量小于等于 3 克/100 克;“0 糖”食品,糖含量小于等于 0.5 克/100 克。依据这些数据,就能理性选健康食品。
第三招,不被“健康光环”左右。要知道,没有一种食品能单独带来健康,警惕“吃 XX 就能减肥/降三高”这类绝对宣传。健康是综合概念,不能只依赖“健康食品”。下次面对夸大宣传,就能保持清醒。
还是那句话,真正的健康无需标签证明,天然食物加上适量摄入,才是健康的关键,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