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热爱国学、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社会上好多人,到了三十岁后,一旦成家立业有了娃,人就怠惰得没有边儿了……
活到中年,大都成了油腻松垮、拖沓懒散、眼里没了光、身上没了精气神的人!
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
我用亲身实践证明,保持读书习惯的人,不可能沦为这样式的人儿。
是的。沦为。
人的精神气质,一旦开始往下坠,就叫堕落,就是沉沦!
恕我用了这样的词。没有贬低之意,只希望这样的人,及时警醒。
这样的状态,很危险!
如果不想沦为老年时,只剩下生命本能的人,请去读书!!!
庄子用一句话概括了大多数人的人生状态: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
- 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在盲目中度过。自出生以后,不过就是在等待死亡的来临而已;
- 他们从不思考人生的意义,也不追问人生的目的,只是不断地追逐物欲的满足;
- 这样的人,很难不被生活裹挟,很难逃脱残酷的内卷,在与外界的争斗撕扯中,不断地消耗着宝贵的生命;
- 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肉身与精神的双重死亡!
中年人读书还有意义吗?
不能说很有意义,只能说,中年人读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并不是拿着任何一本纸制品看,就叫读书。
也不是任何书都有阅读的价值。
有些书,读还不如不读,因为有毒!
何为有毒之书?
- 描写小情小爱的书,读之使人意乱情迷、身心无力;
- 描写恐怖复仇的书,读之让人心生阴影、情绪强烈;
- 描写情S欲望之书,读之使人心智涣散、放纵堕落;
- 渲染社会阴暗之书,读之使人丧失信心、畏惧社交;
类而推之,不客气地说,值得读的书,并不多。
这个时代,人心污染程度严重,写出来的东西也很难保持纯净与清新。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读古书,读国学经典。
三自中年后,重心转向了老庄的研读,可以说受益匪浅!
读老庄,对中年人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种意义:
一、祛除油腻感、提升个人魅力
人到中年,不论男女,都容易滋生出一种饱经世故的油腻之感;
这种“油腻”感,不仅体现在言谈举止的枯燥无味、也体现在为人处事的圆滑老练、以及神情的僵化、体态的臃肿;
这些特质,无一不让人作呕,心生厌倦!
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会产生一种让人望而生厌的气质,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读书所导致的气质粗俗、言语无味、心灵空洞。
老庄思想,揭示了人生的奥义,如果理解了其淡泊的处世哲学,自然让人心灵沉静、神态淡定、气质清新。
二、升华人生境界
读老庄前,心里充斥着人世纷争的烦扰、名利欲望的渴望,内心一刻不得安宁,总想追求点什么,总想得到点什么;
读老庄后,明白了人生,有着远比名利地位更加有意义的事物,不会再用宝贵的生命能量,去换取那些虚幻、速朽之物质。
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什么叫死而不亡?
老子他老人家,离世已经快三千年,他真的死了吗?!
可见,人,一定要追求那些永恒的事物。
身体会死,精神能量却可以薪火相传。
三、让人更加通透、睿智
如果一个人,看不到人生的真相,大概率会浑浑噩噩地混吃等死。
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物,所以解决事情缺乏头绪、情绪用事。
一旦我们有了“道”的概念,即对宇宙人生规律的感知,就会领悟到人生究竟什么才是有价值,什么才是值得追寻的。
这时,我们不会再轻易被各种现象所蒙蔽,也不会遇事慌张、不知所措。因为内心有了指引,有了标准,知道孰轻孰重。
总之,读书,读好书,对人生来说,意义重大。
现在阿玆海默高发,好多人通过搓麻、跳广场舞等方式预防,却又染上赌Y、和舞伴产生感情,引发家庭危机。
诶,岂不知,读书是多么简便安全的防治方法!
读书时脑细胞时刻保持活跃状态,尤其是读老庄这类深奥一些、富有思想性的书,脑子恐怕不但不会衰老、还会越来越灵活!
读书好处说不尽!
读老庄,不需要强求记忆,重点在领悟。
读一段时间,会发现不仅脑力改善,不再沉溺于不良事物,精气神都回来咯!
老庄思想,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值得深入研读的,因为其中有着花钱也买不到的人生大智慧。
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喜爱国学及老庄思想的朋友们欢迎加入,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