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时,孩子会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可以让大脑从紧张的状态中放松下来,进入一种愉悦和宁静的心理状态,起到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作用。

此外,阅读能够让孩子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同情等。通过感受书中角色的经历和情感,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增强自己的情感感知能力和同理心,同时也为自己的情感提供一个宣泄和释放的渠道。


一是给阅读“配对钥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挑选书籍。低龄儿童可以选择色彩鲜艳、图画丰富、文字简单的绘本,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可以引入桥梁书,帮助孩子从阅读绘本过渡到阅读文字书。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科幻、历史、文学等题材任其选择,精准开启孩子阅读的大门。

二是打造阅读“魔法角落”。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立专门的阅读角,将孩子喜欢的书陈列其中,摆放舒适的桌椅,让阅读角成为孩子的小天地。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多在孩子面前阅读。家庭的阅读氛围会像一双无形的魔法之手,吸引孩子主动拿起书本。

三是给阅读定个小目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将阅读任务分解成小目标,每周设定一个阅读主题,如童话周、科普周等。同时,制定奖励机制。有了明确的计划和奖励机制,孩子就像有了前进的灯塔,更有动力坚持阅读。

四是开启阅读“趣味互动”。阅读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互动,能够加深孩子对内容的理解。家长可以在阅读中提问,如“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鼓励孩子预测情节发展。读完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书中人物、情节,分享彼此的感受。这种互动让阅读不再枯燥,变成亲子间充满趣味的交流,能够显著提升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五是家长要成为阅读的“超级榜样”。孩子善于模仿,家长热爱阅读,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家长可以分享自己阅读的好书,讲述阅读中的收获和乐趣。例如,爸爸分享历史书籍中的有趣故事,妈妈分享读完一本小说的感悟。在家长这个“超级榜样”的带动下,孩子会将阅读视为生活中重要且有趣的事情,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非一蹴而就,家长需要用耐心和智慧,持之以恒地引导孩子,让阅读成为孩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 吴昆

策划:张灿灿

编辑:穆薪宇 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U8I3UZ19】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