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在中国长安的家乡重庆,举办了“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建设”发布会。这是重庆继四轮汽车取得阶段性产业成果之后,再次发起了两轮车的智联电动化产业冲刺,打造全球智能交通装备制造业的4+2模式,目标是三年内形成面向全球市场的1500万辆智联型电动车“重庆造”。
围绕交通装备制造的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大趋势,重庆一方面依托中国长安、赛力斯等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万亿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争当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另一方面立足重庆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战略地位,积极构建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此次发布会上,内容很丰富。
一是政府发布了产业行动计划。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介绍了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相关行动计划起草情况,各政府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到时间要完成支持产业的任务。
二是行业组织发布了企业共同行动规划。“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发布了“重庆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明确了未来几年企业做什么、怎么做和谁来做的问题。
三是质量技术组织发布了标准体系。“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北斗智联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智联电动车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标准供给有保障。
四是产业链企业联合发布了智联化“核心产品”。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智联电动车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智联电动车中控系统(2.0版)”。
五是行业巨头发布了各自的产业创新进展。雅迪科技集团和永川区政府联合发布“雅迪车电协同系统”建设情况,爱玛科技集团和铜梁区政府联合发布“爱玛全球智造与运营中心”建设情况,台铃科技集团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发布“智联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系统”。
4月23日,上海正在举办上海车展,近200场发布会内容丰富,但罕见四轮汽车企业巨头之间的协同合作。而重庆两江新区举办的这场发布会,聚集了雅迪、爱玛、台铃等两轮车产业巨头同台发布,政府用产业行动计划支持产业发展和应用场景创新,头部企业在产业联盟支持下,借助标准提升,共同探索解决产业共性问题。
在国家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这场在重庆两江新区举办的发布会,可以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活力。
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表示,两江新区将打造智联电动车的“产业大脑”,实现数字化全链条服务,以“两轮助力四轮”。将利用两江新区的产业优势,创新构建“未来工厂+产业大脑”新模式,推动两轮与四轮产业,在电子电气架构、电池技术以及智能网联等领域,推动技术共享与双向渗透,零部件到生产体系的深度耦合,政策与标准的双向牵引,积极赋能智联电动车产业,支持重庆提速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世界地球日的这场发布会,涉及全球几十亿人的短途出行便捷、环保问题,涉及未来城市的智能交通问题。智联电动车,是中国的,重庆的,也必然是世界的。当千万级智联电动车的时空数据能够应用于城市治理、能源管理、低碳服务之时,四轮汽车产业想象出来的未来交通场景才会更接近现实。在人工智能时代,谁走得更快,最终得看产业的协同效应,而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智联电动车,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