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个星标吧朋友们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读书这么好的事,文景的首档播客当然得在“世界读书日”上线!


请认准我们的logo

“读药丸”如何服用?

社科新知&文艺新潮类话题的药丸,立志少兑水,(争取)每周更。

“读药丸”有何疗效?

各个领域的创作者带你阅读复健,每期一份好书清单/药丸。

“读药丸”有首播福利吗?

当然,文章拖到底,三个礼包等你解锁。

《读药丸》第一期,是刘勃老师的非虚构写作“药丸”——提升非虚构写作技巧的五本书。


扫码订阅

虽然大家应该都认识刘勃老师,但还是来个一本正经的简介

刘勃,文史作者。已出版《知道几句三字经》《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匏瓜》《错位的复仇》《逆行的霸主》《世说俗谈》《天下英雄谁敌手》《传奇中的大唐》等著作,在得到App开设音频课程《刘勃的国学课》《刘勃讲中国史》,曾担任纪录片《生活在古代》的文学主笔。

刘勃的非虚构写作书单:

1.《史记》

2.《世说新语》

3.《雪山飞狐》

4.《巨人传》

5.《西方哲学史》

Show Notes:

[01:14]我的非虚构写作的技巧,更多是从其他领域获得

[02:33]《史记》很会讲故事,司马迁是一个眼里有活人的人

[08:36]司马迁的语言是极高的典范

句子忽长忽短,有节奏变化,高雅的语言和粗俗的语言,能非常流畅地混杂在一起。

[11:26]《世说新语》用一两句话就写出了人物的气韵

《世说新语》教会我,在写作中什么东西不要去说,写作的时候怎样去加滤镜。

[13:29]金庸用《雪山飞狐》展示了,如何把考证变成小说

《雪山飞狐》是我最早接触到这种写作手法:若干人等聚集在一起说一件很多年前的往事,每个人都不说实话,但说的又不完全是假话,在陈述的过程中,你需要根据信息的碎片拼出比较接近真相的状态。这也是历史研究的方法,金庸展示了如何把这个技巧用到小说中。

[15:39]金庸的价值观当年对一个中学生的刺激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金庸的价值观是走在前面的,他会讲小说写人性会更有价值。当年对我这样一个生活在偏远的苏北小城的中学生,很大程序上就是靠金庸小说接受这些观念。

[17:12]金庸的价值观或许过时了,这重要吗?

就价值观而言,金庸作品肯定有显得过时的地方,但你越重视价值观,就越容易觉得,这个东西也过时,那个东西也过时。换一个角度想,价值观本身也许就是最容易过时的东西。

[18:34]《巨人传》与粗俗的力量

《巨人传》里面,粗俗的欲望和最极致的求知的欲望,完全可以自然而然结合在一起。相比现在流行的那种“淡淡的死感”,我非常喜欢《巨人传》的精气神。

[23:25]我为什么开始写作?

二十年前,“躺平”这个赛道远没现在这么卷,我觉得上课挺好玩的,就好好上课吧。好好上课给我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回报,我开始写作了。

[36:58]不被科研关注的学生的需求,被教育忽略了

做老师很大的幸运,是学生都感受到你的付出。很遗憾,现在我们大量的教学内容都是针对“211”以上的学生设计,很多专家不了解双非以下高校学生的真实需求,这导致越重视教学,就越远离教学。

[40:07]非虚构写作小技巧:

写完后不妨检查一下,表述有没有信息过载?一句话里边如果信息量太大,必须要兑水。

[42:37]给不着急着找工作的同学一个小建议:要保持输出的状态

[43:42]怀念中学时的读书状态

年轻的时候特别需要有一个漫无目的学习的阶段。

[45:27]罗素《西方哲学史》的“阴阳怪气”

从写作的角度,这种冷冷的、带一点讥讽又不太外露的写作技巧,用在叙事和写人上很棒。更准确地说,好的写作应该是讽刺和悲悯两种感情同时存在的。

[49:48]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如何管理时间?

一个具体的方法,是无论如何也要把文章写完。

节目首播福利:

世纪文景首档播客“读药丸”目前已在小宇宙app上线,欢迎大家订阅、收听!

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并将截图发至“文景”公众号后台,我们将从中选取3位幸运读者,赠送文景本季新书1册+ “在路上”徽章1枚


这个徽章


示意图

获奖结果将在“读药丸”第二期更新的当天,在“文景”公众号公布,敬请期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