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读书日,深圳的春风裹挟着书页的墨香。在这座“永远年轻”的城市里,作家李军君以三本书——《孤独辞》《醉春风》《星空的呐喊》,完成了从“培训诗人”到“儿童文学作家”以及“作家”的蜕变。他的文字里,既有钢筋混凝土中的抗争,也有青山绿树间的柔情;既是个体精神的突围,也是时代洪流的回响。这位陕西渭南籍的深圳作家,用15年的坚守证明:诗意,从未在喧嚣中湮灭。
从渭北平原到深圳文坛——一场孤独的精神突围
李军君的文学之路始于陕西渭南的一个小村庄“筱村”。童年时,他翻遍村里的旧书堆,在破旧房梁上《论语》的残页和乡间老者的藏书中窥见文字的神奇。大学时横扫图书馆的疯狂阅读,为他埋下了诗性的种子。
2010年,他南下深圳,从流水线工人到文学培训师,从龙岗的出租屋到宝安的“文学孤岛”,他始终以笔为剑,划开生活的层层迷雾。
2025年初,诗集《孤独辞》的出版,成为他精神突围的里程碑。这部收录300余首诗歌的作品,以“深圳诗人视角”重构城市漂泊者的心灵图景。诗中既有“知了猴的抗争/发出平庸时代最深长的怒吼”的锐利,也有“山谷里的一朵兰花盛开”的静谧。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外卖诗人王计兵、矿工诗人陈年喜和老诗骨李不嫁联袂推荐,评价其“在钢筋混凝土里开出了兰花的幽香”,而诗集的底色恰如深圳的城市精神——务实中仰望星空,孤独中孕育希望。
李军君坦言:“孤独是我的创作母题。”疫情时期的居家隔离,让他深感陷入“黑暗的”泥淖,却也在《晨曦普照》中写下 “尽管黑暗长久地笼罩了整个天空/晨曦依然普照着整个大地”。这种哀“伤中的希望”,让诗集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宣泄,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千万奋斗者的精神镜像。
15载童心酿春风——教育的诗意启蒙
“与孩子们相处时,世俗的烦恼烟消云散。”李军君的教育散文集《醉春风》,正是15年文学培训生涯的结晶。书中,《孩子的眼睛》以童真视角对孩子的世界重新认识,《富有创意的孩子》则通过学生无拘无束的举动,呼吁保护“想象力”。北京天天出版社编辑评价其“用散文的轻盈承载成长的重量”,而家长们则称他为“亦师亦父的引路人”。
作为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文学讲师、福海街道文学会联合创始人以及宝安区图书馆特邀讲师,在深圳宝安图书馆的公益课堂上,李军君常带学生观察玉兰花的绽放,或从知了猴的蜕壳中领悟生命的坚韧。他说:“写作即生活,教育是唤醒。”一位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军君老师的眼睛像星星,总能看见我藏在句子里的光。”这种双向滋养,让《醉春风》不仅是“写给孩子的悄悄话”,更成为当代儿童文学的“诗意手记”,被评论界誉为“当代《寄小读者》”。
文学三响炮——从星空呐喊到生命礼赞
在李军君的“文学三响炮”终章——散文集《星空的呐喊》中,《梭罗的孤独》《托尔斯泰的朴实》展现了他对文学经典的思考,《母亲的幸福与担忧》《默契的朋友》则袒露了私密的情感世界。这部作品,既是对个人写作生涯的梳理,也是对“诗意栖居”的终极追问。
展望未来,李军君计划书写女儿的故事:“她像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越我生命中的重重绿树。”与此同时,他继续推动文学培训公益计划,在宝安图书馆和社区开设写作公益课,将文学的火种传递给新一代。
从《孤独辞》的黑暗突围,到《醉春风》的童心浸润,再到《星空的呐喊》的生命礼赞,李军君用文字构筑了一座精神的“孤岛”。这座岛,既承载着打工诗人的乡愁与抗争,也绽放着教育者的温情与智慧。在世界读书日的春风里,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诗意,从未远离人间烟火,它藏在孩子的眼睛里,凝在诗人的笔尖上,更活在每一个不甘沉沦的灵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