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北京地铁上的一件事引发了很多人的愤慨。

我也写了这件事情,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图片,看一下那篇文章,简要做个回顾。



但总觉得还有什么没写。想来想去,我觉得这件事儿口诛笔伐那个大爷,不如致敬那个挺身而出说出“我愿意跟他挨着”的女生。

她真的应该受到表扬。



凭心而论,大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很可能没有勇气站出来硬刚那个出言不逊北京大爷。

女性,外地人等标签之下,本身就有一种玄妙的沉重,她却能站出来挡在矛盾的中间,这不仅需要善意良知,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样的女性,应该尊敬。



这也让人想起来去年的另一个身穿碎花裙的女孩子。

她也具有这样的美好品质。

2024年9月11日,江苏某地一男子突然在一家餐饮店门口挥刀行凶,目标是一个穿白裤子的女子。

白衣女子的颈部受伤,鲜血染红了衣服,场面一度非常危急。

就在这时,路过的一位穿碎花裙的女孩站了出来,手里握着一把雨伞,不顾自己安危直接对着行凶者猛敲。



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触也很大,很害怕,也很感动。

为什么会感动,是因为换做我,我一定做不到。

不仅仅是因为女子的柔弱,更是一种惧怕,害怕万一自己遭遇不测,我的家人怎么办?

事后有媒体采访那个女孩子,她说自己也很害怕。

但事情很突然,自己就站在旁边,觉得有一份责任感,不能置身事外。

“万一那姑娘出事了,我会感到愧疚。”

这句话让我很感动,眼泪都流了下来。

真的应该向他们致敬。

致敬他们的同时,我也问自己,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敢敢挺身而出了?

这背后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

很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的家长给教育部门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我摘录如下:

老师你好!
不论是谁倡导别人学习刘胡兰,我都以常识和是非来理解发生在60年前这件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这些人让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参加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她们的村长。而后不久又被对方捉到同样残忍的把她的头铡了下来。从这里面我看不到有任何值得称赞的品质和任何值得坚守的理想。相反包括后来那些心智和谋略非凡的大人物对她的嘉奖和称赞都将是耻辱的记忆。我也同样是在这种斗争、仇恨教育中长大,所幸我最终挣脱。
当女儿还是抱在怀中婴儿的时候我就担心她的心灵被这个社会的阴暗所裹挟。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孩子是在一个原谅、包容和关爱等等散发着人类自然天性的环境中成长。当一个人的心里从小被种下了血腥、残忍和仇恨种子的时候,长大后精神扭曲的果子就会跟随他一辈子。
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家长都不会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刘胡兰一样,在上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参与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就被一些大人教导着去杀人,而后又被别人残酷的杀害。所以想到我的孩子被教导去学刘胡兰,我心如刀绞。出于一个父亲的责任,我本能的想为孩子去抵挡可能对她心灵带来的戕害。望老师理解,以后这个活动请允许我们放弃。
谢谢!

这封信被公开之后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但这封信的一些观念,这些年来似乎被很多家长给吸收了。

就在我身边,就有不少父母天天教育自己的孩子尽量少管闲事,要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所以,现在回头看一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不愿意挺身而出了呢?

跟这些年的教育理念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知道所有的社会现象背后都是复杂的社会问题。

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其实很重视“挺身而出”的。

《论语·为政》教育众人,“见义不为,无勇也。”

宋代释道元的《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洪州法昌倚遇禅师》中记载,连佛门中人都要“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明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劝诫世人,“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

这样的美德和传统,到今天难道要变成愚蠢的错误么?

想到这些,我更加觉得应该致敬这位女生。

希望这个敢挺身而出的女生,能成为我们重拾公德和勇气的星星之火。

我始终认为:

这个世界上,阴暗之所以会悄然消退,是因为光明在勇敢前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