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去世十多年了,我时常想起他。

我记忆中的外祖父鼻直口阔,身材高大魁梧。他衣着简朴,冬季经常穿一身外祖母亲手缝制的青黑色棉衣棉裤,头戴一顶旧雷锋帽,脚上穿一双被俗称为老头乐的呢子棉鞋,为了保暖,总用宽布带将两只肥阔的裤脚扎紧。夏季常穿一件浅蓝色的确良衬衫,头戴一顶微微泛黄的宽沿圆草帽,脚蹬一双黑步鞋。一年四季,外祖父出门劳动时候总要带上一条宽扁担和几根粗麻绳,这是他的称手家什。如果傍晚的时候,你行走在我们村子的马路上,远远地看见一位樵夫模样的身材魁梧的老人挑着一担柴迈着矫健的步伐颤颤悠悠地向你走来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我的外祖父。



(外祖父黄国林,1961年拍摄于北京)

我家和外祖父家住在同一个村庄,村子不大,原隶属于热河省,村子坐落在与燕山山脉和内蒙古高原交界的丘陵地带,一条蜿蜒的小路沟通着外面的世界。村庄南北排列,外祖父家就位于村子中间的大路旁。一座简朴的农家院落,三间再普通不过的瓦房,成了我儿时的“天堂”。

外祖父喜欢侍弄花果树木,一到春天,外祖父家就变成了一座“百花园”。惊蛰过后,当早春的第一声春雷“隆隆”地炸响在遥远的天际,一场绵绵的春雨便润物无声地悄然而至了。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兄弟最先钻出土来探头探脑地打探着春姑娘到来的消息,先是一株,接着是一丛,最后便连成一片了。探得消息的小草最先将消息告诉了“迎春”和“连翘”两位姑娘,收到消息的姑娘们便开始花枝招展地装扮了起来。这一消息便传到了杏花姐姐那里,接着杏花姐姐又告诉了桃花妹妹……就这样春姑娘到来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地在整个院子里传播开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洁白如雪的杏花姑娘、粉艳似霞的桃花姑娘、白里透红的海棠姑娘、水嫩雅洁的梨花姑娘和朴实无华的苹果姑娘争先恐后绽放了,整个院子瞬间热闹了起来。花喜鹊和它的小伙伴们也不甘示弱,纷纷飞到枝头来争抢这些美丽的花姑娘。这时的我们是最快乐的,纷纷爬到树上、墙头上、屋顶上采摘各种花朵,做成美丽的花冠戴在头上,装点着我们快乐的童年。此时,慈祥的外祖父总是笑呵呵地坐在一旁看我们这些野孩子玩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责备的话语。

春天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春姑娘的脚步在一片热闹声中渐行渐远渐无声。夏季是一个农忙季节,大人们忙,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忙,很少有时间再到外祖父家的院子里嬉戏,偌大的院子暂时沉寂了下来。但是,无论怎么忙,我也会经常到外祖父家转上一圈儿,在碗橱里寻找点儿好吃的东西,把手伸进掸瓶里抓几个玻璃球,然后便溜之大吉。

随着秋季的到来,外祖父家的院子里又热闹了起来——春天的“百花园”变成了一座“百果园”。粉红娇艳的苹果,翠绿水嫩的鸭梨,红里泛青的海棠,淡绿微黄的枣子……缀满了枝头。我们这些馋嘴的家伙就像当年日本鬼子进村一样窜进外祖父家,开始对果树进行疯狂的“扫荡”。有的手里拿着荆条筐,有的脖子上挂着空书包,有的后背上背着口袋,身子敏捷得像猴子一样瞬间蹿到高高的树上,坐在枝丫间一边大肆“掠夺”,一边享用这鲜香甘美的果实。待我们吃饱并装满后才下得树来,带着自己的“战利品”趾高气扬地回家去了。坐在一旁的外祖父总是笑呵呵地说上一句:“外甥是狗,吃完就走。”



(第一排右三、右四分别为外祖父黄国林和外祖母王秀芝)

果子全部下树后不久,一场凄厉的北风夹杂着铜钱般大小的雪花呼啸过后,北方便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冬日里白天时间很短,夜晚却孤寂而漫长。那时的农村贫穷且落后,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天一黑下来,早早吃过晚饭的大人们要么盘坐在自家暖融融的炕头上,守着炭火盆“咝咝”地吸旱烟锅,要么到邻居家去串门来打发这漫长而无聊的冬夜。此时的娃娃们是最难熬的,他们既不能到冰天雪地的外面去疯跑,待在家里又没有太多事可做,只好躺在自家的炕头上盯着棚顶那盏亮眼的灯泡愣愣地发呆。

与这些无所事事的娃娃们比起来我要幸福很多。没有特殊事情,我几乎每天都早早来到外祖父家,这时早已吃过晚饭的他因喝了酒正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上,守着炭火盆一边“咝咝”地吸着旱烟锅,一边用铁筷子将火盆里发着红光的炭火一块一块聚拢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小“火山”。见我来了,他便放下手中的铁筷子,招呼我上炕坐下。刚在外祖父身边坐下,便吵嚷着让他开讲。此时外祖父俨然又成了一位说书先生:他正襟危坐,将手中已经熄灭的烟锅重新点燃,一边不停地吸着,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从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开始沿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一直讲到民国成立。《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与四大名著等也在讲述之列,不时还能说出一些从庙里和尚嘴里听来的禅门公案。他除了讲述一板一眼的文史,也经常为我们讲“瞎话”,东北民间故事、十里八村发生过的逸闻,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正是在外祖父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的外祖父虽然年至耄耋,但他精神矍铄,讲起故事来依然神采飞扬,有时一讲就是几个小时。我们经常被他那智慧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准确的记忆,清晰的思路和侃侃而谈的口才折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有了外祖父,才使儿时的每一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夜不再显得那么无聊与孤寂。

时光这部列车搭载着人世间的一切飞驰不息,娃娃们在外祖父的故事中渐渐长大,陆续离开家乡到外面去读书或谋生,很少有时间再回到故乡。但是,不管多忙,只要回去,我总要到外祖父家去看看已经年迈的他和外祖母,在那不知曾经睡过多少次的热炕头上坐一坐,喝一碗外祖母亲手熬制的小米粥,陪外祖父喝上一两盅热辣辣的白酒……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时光流转,有些事却在记忆里愈发醇厚。那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无论何时,都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李新龙,中共党员,知网星云专家库成员、中国楹联学会青年楹联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学语文教科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副主编,2019年7月受邀赴成都巴金文学院出席第三届全国青年文学高峰论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