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伏案导致颈椎僵硬,试过按摩、热敷都不见效的,你尝试过拔罐吗?在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贡方堂TCM的拔罐服务犹如一股清流,凭借「古法 + 现代」的结合,无论是缓解慢性疼痛,还是调理亚健康状态,这里的拔罐疗法都在证明:传统医学完全可以成为现代人的健康伙伴!
拔罐是一种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传统外治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形成负压,利用罐具吸附皮肤,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排出病邪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将罐体(竹罐、陶罐或玻璃罐等)内空气排出后吸附于体表,通过局部皮肤充血、瘀血的生理刺激,激发人体自身调节功能。
核心原理
中医视角:认为人体气血运行依赖经络通畅,若寒湿、气滞、血瘀等阻滞经络,会引发疼痛或亚健康。拔罐通过 “开腠理、散邪气”,促使体内病邪(如湿气、寒气)随瘀血排出,恢复气血平衡。
现代医学视角:负压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同时刺激神经末梢,激活免疫系统,释放内啡肽缓解疼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
常见操作方式
留罐:最传统的方式,罐具吸附后静置 5-15 分钟,适合调理慢性疲劳、肌肉酸痛。
走罐:罐口涂抹润滑油后在皮肤表面滑动,扩大刺激范围,常用于大面积寒湿阻滞(如腰背僵硬)。
刺络拔罐:先用针刺破局部皮肤,再拔罐吸出少量瘀血,针对血瘀体质或顽固疼痛。
闪罐:快速反复吸附、提起罐具,刺激穴位而不留瘀斑,适合体质较弱或初次体验者。
主要作用
缓解疼痛:对肩颈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痛等有明显放松效果。
调节亚健康:改善睡眠、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尤其适合久坐、压力大的人群。
祛湿排毒:通过皮肤毛孔开合,促进体内湿气、寒邪排出,适应湿热或寒湿体质。
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皮肤破损、出血倾向、心脏病患者、孕妇腰腹部位不宜;过饥、过饱或醉酒时避免操作。
安全操作:需由专业医师根据体质辨证选穴,控制负压和留罐时间,避免烫伤或过度瘀血。
术后护理:拔罐后 2 小时内忌冷水浴,可饮温水保暖;瘀斑通常 1-2 周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