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不是刚刚开打,很多人都忘了,这是关税战的第五年,而不是第一年!也就是说,我们早就有布局,做好了准备,特朗普上任之后,我们的每一次出招,都是精心设计的,一环紧扣一环,专往特朗普的七寸上打,打到他害怕,打到他服。
几轮火星撞地球后,特朗普终于表态不会再升高关税,终于开始寻求与中国谈判了。特朗普甚至说未来可能会降低对华关税,这和之前喊话让中方付出代价的高调是截然不同的。
中方适时亮出了三个条件,这是底线,做不到就免谈。
首先,美方需要管住官员的嘴,比如说副总统万斯用乡巴佬来辱华等行为必须停止,边骂边谈的政治情景剧不能再次上演。
其次,台湾问题没有模糊空间。美方需要严格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支持台独或者是对台军售。将涉台问题视为核心利益,任何触碰红线的行为都将招致坚决反制。
最后,谈判代表必须获得特朗普的直接授权。为了避免重蹈2018年磋商中美方七次推翻承诺的覆辙,白宫必须指定能够现场拍板的人,确保谈判结果不被随意推翻。
中方的条件又传递出了怎样的信号呢?
不难看出,这些条件直击美方痛点,既要求实质性行动,也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政治诚意。特朗普不打算继续提高对中国关税的表态情,可见他已经意识到了贸易战继续打下去,美国受不了。
在国内,共和党内部对对等关税分歧加剧,民主党则将其视为政治自杀。商业巨头马斯克、达利欧也公开呼吁停止贸易战。关税战让美国承受到的重压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农业与制造业因为出口受阻损失惨重,直接威胁到特朗普的中期选举的基本盘。
第二,民众的生活成本因关税飙升加剧,食品电子产品的价格涨幅显著,甚至引发了加州州长纽森起诉联邦政府滥施关税大棒。
第三,美方试图通过关税同盟来孤立中国的计划遭到挫败。欧盟、加拿大等国不仅未支持和配合,反而对美国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
第四,美国推动了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数字服务税,英国则批评美方破坏国际规则。盟友的离心进一步削弱了特朗普的国际动员能力,美方陷入到单打独斗的孤立境地。
在这一背景下面,特朗普必须重新来考虑策略。他不得不认识到一个现实,如果再提高关税,不仅企业受不了,美国民众也要投反对票。
所以,从要中国让步变成了希望中国坐下来谈,形势反转是美国倒逼出来的唯一选择。中方的态度却从来没有变化: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中方多年的准备就为了这一战,中方不急,底气充足,应对贸易战的策略体现为硬反制与软缓冲并行。
在贸易领域。除了加征关税,中方通过出口管制、制裁涉台美国企业、WTO诉讼等手段,精准打击美方痛点。比如说稀土作为高科技与军工产业的核心资源,中方掌控着全球90%的精炼产能,而这一王牌直接威胁到美国的供应链安全。
与此同时,中国加速推进内循环布局,通过外贸优品中华行、消费者以旧换新等政策来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吸引国际资本。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了5.4%,超出了预期,为博弈提供了经济安全边界。
在外交上。中方访问东南亚三国,重启中日韩对话,强化区域合作,以对冲对美的依赖。对比之下,特朗普软化表态也暴露了其焦虑心态。
不管是TikTok还是芯片,中方的态度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量,如果中方不点头,美国自己吹牛演戏是没有用的。
就是这个逻辑:不是真心想谈的局,中方不会接;不符合原则的谈判,中方也不会响应。
总的来说,从这一系列事件来看,特朗普真的是想谈,但又不想完全放低姿态;中方不是不想谈,但谈判的前提相当明确,不可能让步,不接受讹诈,这就是当前这场谈判博弈的真实情况。
正如美国前副国务卿坎贝尔所说,特朗普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中国的应对能力,如果美方继续将中国视为必须打趴的对手,这场博弈特朗普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