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7楼8楼闹矛盾,9楼的住户却被折腾得生不如死。
4月21日,广州黄埔区夏港街道保税社区某小区的9楼业主支先生向记者大吐苦水。
支先生说,他们全家这3年无辜“躺枪”,作为“局外人”的支先生一家反而成了最大受害者——书房吊灯高频晃动、卧室床头柜茶杯泛起涟漪,孩子写作业都手抖,其妻子更出现神经性偏头痛,过得苦不堪言。
“每天凌晨1点到4点准时震动,就像有人拿着电钻抵着地板在钻。”支先生展示着手机里密密麻麻的录音文件,2021年6月至今已存下217段“震楼证据”。
记者现场实测发现,这种每分钟60次的精准震动绝非普通生活噪音,疑似专业震楼器所致。记者用专业仪器测了测:大部分时间噪音在40分贝以下,乍一听似乎“不算吵”。但低频震动最要命!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人会出现头疼、失眠、焦虑等症状,甚至影响心血管健康。
支先生怀疑,7楼住户是在家中安装了“震楼器”,远程遥控报复8楼邻居。
支先生愤怒地说:“2020年9月开始,楼下七楼、八楼不知道什么原因起了矛盾,据说是8楼噪音太大又无法劝阻,七楼住户一生气选择了搬离,家里却好像安装了震楼器,连手机APP远程控制震动,一到中午晚上休息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个声音不像家里生活产生的噪音,尖锐刺耳,脑瓜子嗡嗡的,一开始以为楼下发出的,下楼询问才知道是七层住户家发出的,我感觉八层都没有我家吵,我是一个不太爱计较的人,平常路边修路声音我都不当回事,睡得那叫一个踏实,但是这个声音实在让我百爪挠心,即将奔溃。”
支先生告诉记者,整整三年,他找遍了物业、社区和派出所,因为七楼住户退出了楼栋业主群,电话也打不通,物业也没办法,期间也有人打了110,苦于没有证据,110也没办法,不能强制入户检查。8楼住户的家人也被震跑了,如今只剩下男业主独自坚守。
支先生称,2024年11月,民警到7楼住户所在的公司去拜访,震楼器的声音消失了一段时间,2025年3月,这楼下的“震楼器”又开始工作了。
无奈,支先生只得打算卖房搬走,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我和媳妇商量把房卖了,换个地方住,趁现在这个消息扩散得还不太严重,有一天人尽皆知的时候就卖不出去了,我已经把房源挂中介了,比市场价每平米便宜一千,希望赶快卖出去。”
法律上,40分贝算不算噪音?律师明确说:只要影响生活就算违法!但问题在于,谁去抓现行?根据我国《民法典》关于相邻权的规定,7楼业主的骚操作已侵害了邻居的合法权益,不论是8楼业主还是9楼的支大爷,都有权利拿起法律的武器要求7楼业主停止侵害,排除防碍和赔偿损失。
当然前提是要做好证据收集与固定,做好噪声记录与时间关联性证明材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专家张明宇指出,现有《民法典》288条虽规定相邻权,但针对故意制造隐蔽噪音的情形,缺乏强制检测手段。
广州律协维权委主任陈亮建议:“支先生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举证责任规定》,申请法院强制入户调查,但需先行垫付数万元鉴定费。”
目前,居委会正继续排查声音源头并积极调解7楼和8楼住户间的矛盾,律师表示相邻方有权起诉要求停止侵害。
噪音报复的本质是以恶制恶的较劲。当楼上楼下把房子变成战场,丈量的不是仇恨而是文明缺失。邻里相处本需“楼上脚步轻、楼下心态宽”的双向体谅,而非用震楼器摧毁最后一丝温度。三年“震楼”震碎的不只是宁静和健康,更是同住一屋檐下的信任和温暖。
这件事引发了广大网友关注,4月22竟登顶微博热搜榜首,目前仍位列广州同城榜第1位。网友们大都认为其实8楼住户才是“罪魁祸首”——
“为什么要骂七楼?肯定有原因才这样干的。”
“能让七楼坚持几年这么干的,八楼只能说也不是善人,只是九楼确实倒霉。”
“7楼是不对,7楼为什么要这样做?那还不是8楼造成的,对8楼怎么处罚?这个问题的根源是8楼造成,所以要处罚也是先处罚8楼,8楼改变了后,7楼继续那就是7楼的问题了,这时候处罚7楼就没有问题。”
“楼上楼下闹矛盾,99%都是楼上的原因,楼下逼不得已才使用的震楼器。”
“先惩8楼造恶者,7楼反抗声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