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1月11日,无数北京居民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是来送别心中最亲爱的人。
载着周总理遗体的灵车缓缓驶过天安门,人群中哭声一片,维持秩序的战士们也眼含热泪挡在挤着上前吊唁的民众身前。
在八宝山的灵堂里,一位老妇仿佛被抽了筋一般六神无主,眼看着相守一生的爱人离自己而去。
两人曾经历的风风雨雨一幕幕在眼前闪过,这位古稀老人面对敌人的尖刀都不曾畏惧,但此刻她却显得如此无助。
听闻噩耗的同志们纷纷前来探望他们的邓大姐,可邓颖超却闭门谢客一概不见。
连素来交好的杨尚奎水静夫妇也被她拒之门外,水静并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担心邓大姐的身体情况,直到离京前她才明白其中隐情,感动得无以复加。
热心无私的邓大姐
总理夫妇的道德品质和革命意志一直令人称道,周总理为国为民日夜操劳,而邓大姐除了照顾好他的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提携照顾了不少老同志和晚辈。
1934年由于我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带领一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他们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合从而完成抗日的目标,这就是著名的长征。
当年8月党中央翻过夹金山后成功抵达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合,但是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利欲望,以各种理由拖延中央北上陕甘的行动。
在关键时刻,时任中央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以大局为重主动让出总政委的职务给张国焘,以此来满足他的争权之心。
当时周恩来饱受肝病的折磨,是军医精湛的医术和邓颖超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让他度过了危险,而在长征路上邓颖超不仅需要照顾丈夫,还要照顾当时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同志。
瑞金转移时贺子珍为了不拖累队伍,将自己两岁的孩子托付给留在苏区的毛泽覃照顾。
在长征途中为了掩护士兵贺子珍不幸负伤,毛主席日理万机根本无暇顾上爱人,也是邓颖超尽心的照顾让她恢复健康,后来贺子珍产女也是邓颖超在身边陪伴生产。
革命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担子非常之重,周总理既要照顾经济民生,又要应对国际风云,党中央几番考量后,决定让雷厉风行的陈老总担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以此分担总理的压力。
虽然陈老总的工作做得格外出色,但在外交活动中始终缺少一位合适的外交夫人。
多方考察下,陈老总的夫人张茜女士成为了主要人选,张夫人外貌出众,气质端庄,精通俄语的她谈吐不凡,无疑是接待外国元首夫人的最佳选择。
可是张茜女士当时正全身心投入在俄语翻译的事业之中,颇有坚守象牙塔的风骨,陈老总与夫人几番沟通都无功而返。
陈毅和张茜
在苦恼之时他想起了邓大姐遂登门求助,邓颖超了解了前后缘由,当场答应做张茜的思想工作,另一边接到邓颖超电话的张茜心情愉悦的应允了邀请,立刻赶到西花厅。
两人见面后经过一番寒暄,在谈兴正浓时邓颖超立刻转入了正题,将组织的殷切期望传达给张茜。
起初她还有些犹豫,但在邓颖超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并强调这是组织交给她的政治任务后,张茜内心终于开始松动。
邓颖超又深入浅出地为她解释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张茜终于不再坚持勇挑重担。
回到家中她将放在枕头底下的俄语工具书全部收进箱子,陈毅不明就里还以为妻子生了气,赶忙上前询问。
“现在英语是重点了!”张茜语气坚定地说道。
陈毅闻言大喜由衷地感叹,“关键时刻还得是邓大姐啊!”
1956年李德全率团访问巴基斯坦,张茜组织了中国妇女代表团同行,其中包括了刘清扬、龚普生等杰出的女性代表。
其中张茜是年纪最轻的,但是作为外交夫人她的分量举足轻重。
团里资历和声名最显赫的当属刘清扬,作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人物她不仅是邓颖超的同学,还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
在临行前的准备会上,邓颖超专门指出因为张茜是陈毅副总理的夫人,她此次代表中国妇女访问,巴方肯定会提高规格接待,她希望各位同志多支持张茜的工作。
在座的各位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同志,即便邓大姐不说她们也自然会全力支持工作,这体现出了邓颖超对张茜的关心和爱护。
后来张茜果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邓颖超的帮助下她积极投入到我国的妇女工作中,在1957年成功当选了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与水静亦师亦友
1959年,时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杨尚奎赴沪参加会议,妻子水静同行照顾,这是她与邓颖超的第一次见面,同时也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
尽管他们的形象已经在同志们的口口相传中格外生动,但是真正见面后水静才感受到他们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她对邓颖超的印象尤为深刻,多年后水静回忆起两人第一次见面仍难掩激动之情:
“她见到我就热情的拉住我的手和我聊天,作为我党妇女运动的领袖人物和总理夫人,邓大姐的诚挚和热忱让我永生难忘!”
在那次会议期间,邓颖超专门组织了参会领导干部的夫人举行了一个座谈会,每位夫人都开心激动地赶到锦江饭店,会议室里洋溢着饱满的热情。
邓颖超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先与众人聊了聊家常,等到大家都放松下来后,她才点明了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
“今天请大家来呢,也就是我们互相认识一下,交流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
邓颖超轻松的话语让会议的气氛严肃中不失诙谐。
“在座的各位都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家属,责任大担子重,所以家中的大小事务基本都落在各位的身上了。”
在场众人皆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呼应,于是邓颖超继续说道:
“个别同志认为我们有特权,这是他们不了解情况的主观臆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难免要受些委屈,但是大家要坚信你们扮演的角色对于国家和人民非常的重要!”
这一番朴实的话语迅速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理解和认同,于是大家各抒己见,分享着自己遇到的问题,探讨该如何处理。
邓颖超从不打断夫人们的发言,只是围绕着主题不时点拨,于是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
会议结束后,她又提议众人合影留念,于是就留下了邓颖超与王光美,何连芝,于若木,薛明和水静等一众夫人的大合影,照片记录下来的影像多年后仍活跃在众人的心中。
一年之后水静迎来了她与邓颖超的第二次会面,60年7月,她陪同丈夫杨尚奎前往北戴河参加中央会议,期间再次应邓大姐的邀请参加了夫人会议。
有了上一次上海的基础,这次的会议目的更加明确,邓颖超和蔡畅邀请了医学界的权威专家与会,与众人一同探讨如何保障领导干部的身体健康。
这次的会议有近70位夫人参加,邓颖超的号召力和众人的热情可见一斑。
在会上大家全方位的探讨了每一个细节,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饮食用药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邓颖超的风趣幽默和博学多知给水静和众人再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几次会面,水静与周总理和邓大姐已经非常熟络,她与李先念的妻子林佳楣十分要好,而李先念一家就住在西花厅附近,每逢水静赴京都会去林佳楣家做客,两人自然也会一同前去探望邓颖超。
每次她们来访,邓颖超都会十分高兴,不仅与她们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情况,还会热情的煮红豆稀饭给二人吃,看着她们香甜的吃相,邓颖超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有时她们还会在邓颖超的引领下参观西花厅,邓颖超会耐心的为她们介绍每一间屋子的陈设和重要物品的由来。
每次看着邓颖超细心的捧着她与周总理的一些物件,两人总能感受到这对伉俪夫妻的恩爱情深。
有一次水静和林佳楣以及余叔“三姐妹”再次拜访,邓颖超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再三叮嘱她们要保重身体。
说到兴起,她忽然想起近期习练的八段锦,于是便拉着几人到院子里操练起来,她一边演练,一边耐心的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
水静等人认真地同她学习了整套动作,最后邓颖超还不忘耐心地嘱咐她们回去不仅要自己勤加练习还要教会她们的丈夫多加锻炼。
“邓大姐,这下我们可都是您的徒弟了。”水静开心地说道。
多年后在纪念邓颖超的纪录片中水静动情地说道:
“邓大姐一直耐心教导我们,让我意识到该如何做好一位领导的夫人,这么多年来在为人处世上,在生活和工作中没有行差踏错,和邓大姐的关心爱护绝对分不开。”
杨尚奎、水静
用心良苦谢绝见客
听闻总理辞世的噩耗,远在南昌的杨尚奎禁不住老泪纵横,工作的繁重没有击倒他,但是总理的撒手人寰让他一病不起,水静也因悲痛过度心脏病发,中央立即安排他们赴京治病。
在住院期间水静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邓颖超的情况,在林佳楣前来探望时,她直接提出了想去探望邓大姐的要求,林佳楣也同样关心着邓大姐,当下应允回去询问是否方便见客。
几天后林佳楣再来探望,杨尚奎也在等着她带来好消息,可是林佳楣的话却让他们失望了:
“自从总理去世后邓大姐一直闭门谢客,无论谁来探望她都不见,但是邓大姐强调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再见面的,叫你们不要多想。”
林佳楣
杨尚奎夫妇二人对这个消息难免有些失望,但是对邓大姐最后交代的以后会有机会见面又满怀期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出院后被安排留京休养,这段时间虽然他们没能见到邓大姐但是却与好多老友重逢,也算冲淡了始终没能探望邓大姐的失落。
同年10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全国,乌云终于散开,在宾馆休养的老同志们,也被这个消息鼓舞得恨不得立刻返回工作岗位。
面对大好局面杨尚奎决定尽快启程返回江西,在临行前一晚杨尚奎和水静夫妇来向李先念夫妻辞行,在一番寒暄后杨尚奎再次提出想在离开之前见见邓大姐,水静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愿。
“你们别急,我这就打电话联系一下工作人员。”
李先念
林佳楣说着便起身朝电话走去,不一会儿她就兴奋地返回,“邓大姐一听你们要回去了,也表示想见见你们。”
杨尚奎夫妇闻言激动地立刻起身准备前往西花厅,林佳楣赶忙拦住他们,
“别急呀,邓大姐已经过来了,她要来看咱们。”
水静激动得无以复加,“这都九点钟了,我们去已经打扰邓大姐休息了,还让她来看我们这怎么好意思呢,还是应该咱们赶过去。”
正当几人还在斟酌时,邓颖超已经迈进了客厅:
“你们从江西过来,我作为主人理应来看看你们啊。”
几人闻声望去,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杨尚奎夫妇再见邓大姐都不禁红了眼眶。
杨尚奎立刻上前紧紧握住大姐的手,而水静更是控制不住哽咽着抱住大姐不愿松手,邓大姐耐心地劝慰她,好一阵寒暄后几人才落座叙话。
刚一坐下邓大姐就打量着杨尚奎:
“水静啊,我看老杨气色不错,你有功啊!”
水静闻言刚平复的心情又激动起来:
“大姐,我们大家一直都很想您,总理离开了,我们都担心您的身体,今天终于见到您健康硬朗。”
“你们的心意我都知道,佳楣一直在传达你们对我的关心。可是那帮人一直虎视眈眈,我们不能轻举妄动。”
说到此处邓大姐顿了顿平复下情绪继续说道:
“之前我闭门谢客是不想你们受牵连,恩来为此费了不少心思,现在他们不在了,咱们不就见面了嘛,我说过会有机会再见的。”
在场的几人此时才体会到邓大姐的良苦用心,水静的心中更加激动,虽然久未蒙面,但是邓大姐一直关心着他们的安危。
这不仅仅是对水静夫妇,每个被她拒之门外的人都是她想保护的人。
周恩来与杨尚奎水静夫妇
在水静与邓颖超往来的几十年中,邓大姐始终亲切友善地关心着她的生活,而水静对她的崇敬数十年如一日丝毫不曾减弱。
结语
邓颖超喜欢听到别人亲切的称呼她为邓大姐,有一位刚刚分到机关的年轻女同志,第一次见到邓颖超时激动地脱口而出“邓妈妈”,邓颖超脸露慈爱的纠正她,让她称呼自己邓大姐。
作为一名党员,她更是始终践行艰苦朴素的作风,总理辞世之后,西花厅收到了各地群众寄来的慰问品。
邓颖超感动之余命人全部退回,实在退不回的她都按照原价购买,即便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刻仍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所有与她接触过的人都会因为她的平易近人和热情无私而心生敬意,她不仅是亲友的好大姐,更是群众的好公仆!
1992年7月11日在人民无限的缅怀中邓颖超平静的结束了她伟大光荣的一生,享年88岁。
晚年的水静仍不时回忆起当年邓大姐对她的关心和爱护,她勤加练习邓大姐传授给她的八段锦,在2021年4月14日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