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合村并镇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个听起来有些“官方”的词,其实关乎着无数农民的切身利益。什么是合村并镇?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口流失严重、村庄空心化现象突出的地方进行整合,通过集中资源来推动发展。

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整整1亿人。在一些村庄,房子破败无人修缮,田地荒芜无人耕种,街道冷清得能听见风吹草动。这就是典型的“空心村”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资源不再被浪费,让村民生活更加便利,很多地方开始推行合村并镇政策。

曾经,三个小村合并成一个中心村,医疗、教育、道路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村干部统一调配,公共服务成本大幅降低。这种模式本身有其积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早年政策推行得过于急切,有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顾村民的想法,导致老百姓心里不舒服。



到了2025年,合村并镇进入“优化版”阶段。政策不再强推、硬干,而是有了明确的标准。谁合谁不合,都有清晰的界定。其中,有5类村子明确可以不参与合并,农民朋友们一定要心里有数。

第一种,多数村民不同意的村子不能合并。合并村庄的首要原则就是尊重群众意愿。只要大多数村民不愿意,即便村干部拍板也没用。谁要是强行推进,那就是违反政策。农民朋友们可以通过签意见书、村民联名等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要觉得“说了也没用”,现在的政策就是要听取大家的意见。

第二种,村干部拍板而村民不知情的村子不能合并。有些村子,干部和上级一拍即合,结果村民对合并的事情一无所知,等到“拆旧建新”的时候才发现:“咦?我们村怎么被合并了?”这种“暗箱操作”的行为,现在是明令禁止的。只要村民不知情、程序不公开、没有经过多数人表决,一切合村决定都可以撤回。合不合村,村民自己说了算,干部不能代为决定。



第三种,有历史文化、生态价值的“特色保护村”不能合并。很多村子虽然人口不多,但却有着独特的价值。比如,有古建筑、传统手艺和文化底蕴;有优质水源、保护林地和稀有动植物;是某段历史的见证地、某类民俗的传承地。这类村庄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明确列入“不并名单”。哪怕村子里只剩下几户人家,也要保留、传承下去。不要小看这些村庄,未来它们反而可能凭借“文旅饭”“生态饭”走上发展之路。

第四种,人口没减少、村庄还很兴旺的村子不需要合并。政策明确规定,“合村”的前提是村庄人口流失严重。如果村子里青壮年多、常住人口稳定,土地有人耕种、房屋有人居住,经济活力强、基础设施不断升级,那就不在“合村”范围之内。强行合并,只会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反而成为政策的负担。

第五种,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的村子也不能合并。别看是农村,但很多地方其实潜力巨大。比如,村子里有矿产、森林、泉水、湖泊;正在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产业;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或生态功能区。这样的村子,国家是要扶持的,而不是要撤销。一旦合并,特色会被削弱,资源无法集中利用,反而会浪费发展机会。



需要划重点的是,合村并镇不是“越合越好”,而是“该合则合,能留就留”。大家不要误会,国家并不是要让农民“没家可归”,而是要解决空村浪费、资金低效的问题。农民朋友们最重要的是看清自己村子的现状、搞懂合并标准、主动参与决策。

在此,提醒农民朋友们三句话。第一,合村并镇是趋势,但不是强制一刀切。政策会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来推进。第二,合不合村,关键要看村庄的人口、资源和规划定位。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概而论。第三,农民要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要敢于发声、善于表达。

你家是村里常住人口,还是外出多年不回?你支持合村并镇,还是更希望保留原生态生活?欢迎在留言区说说你的看法,也帮助更多人看清局势。合村并镇是一项关乎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政策,希望每一位农民朋友都能了解政策、理解政策,为自己的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