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神背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
3、真人与真君的位次
真人、真君都是道教对得道神真的称呼,但是真君比真人的神格,神通、尊位更为高等,是显然的。《宋会要辑稿》载,北宋元丰三年 ( 1080)(《文献通考》卷九十作元丰六年) ,太常博士王古定诸神祠封额爵号之序,“自今诸神祠无爵号者赐庙额,已赐额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从其本。妇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号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则锡命驭神,恩礼有序。凡古所言皆当,于理欲更增神仙封号,初真人,次真君“。可见在朝廷的敕封体系中,初真人,次真君,就是真人、真君等级区别的最简明写照。
庄子《南华真经》云:“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上经》云:“男子得道,位极于真君,女子得道,位极于元君”。可见真君是神仙品位的顶流。
真人不仅是神仙的封号,也是徽宗推动的神霄派神霄法位职阶的名称。在或成于北宋末宣和间的《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五中有云:“高上神霄大法,应由参授大洞法箓,当称某岳先生某炁真人。”
平遥清虚观旧址有一件宋代石碑,记载了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罗川县东挖出玉面真人像27尊,取“真人下凡以保安宁”之意,改名真宁县的内容。该碑位于平遥县博物馆(清虚观原址)门前碑群中,建于宋治平元年,红纱石质,碑额隶书“唐明皇梦群仙图龙”。碑阳下部为五层二十八格,列诸仙人次序、姓名、得道山名及线刻真人像排序图,其中称真人者颇多,略举几例:
第一真人:秦淑隐,西华山得道;
第二真人:郑思远,蒙山得道(真宁承天观所奉真人);
第三真人:郭子华,岱山得道;
第四真人:葛洪,仓梧山得道;
平遥清虚观唐明皇梦群仙图龙碑 乐艺会资料
到了明代,明世宗崇道,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加号“太上大罗天仙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上皇考道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皇妣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
世宗所宠道人邵元节,赐新蟒服及“阐教护国”玉印。嘉靖十五年(1536),加号为“靖微妙济守静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嘉靖九年“班二品”,十一年敕建真人府于城西,岁给禄百石,以校尉四十人供洒扫。
世宗所宠道人陶仲文,嘉靖十八年 (1539)授“神霄保国宣教高士”,随即又封为“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领道教事。二十五年(1546)加封为“神霄紫府阐范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二十七年(1548)加其支伯爵俸,授其徒郭弘经、王永宁为“高士”,后封为“真人”。
可见,在崇道的明世宗眼里,自己的封号既然是真君、帝君,那么辅佐他的道士,称为高士、真人。由此可以再次窥见真人与真君等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