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中午,手机里跳出个8小时200公里的包车预约单。
这单子要是按套餐价,到手差不多300块上下,但实际跑下来只用了151公里、5个多小时。
算上基础套餐和没超时的“省出来”的时间,这司机当天流水直接达标,方向盘一扭就收车回家了。
现在跑网约车的都知道,包车单就是个“开盲盒”。有司机接过8小时100公里的单子,结果乘客实际只用了3小时,里程还超了45公里,最后到手反比套餐价多了近100块。
但也有人接过10小时125公里的单,时间里程卡得死死的,跑完和普通快车流水差不多。说白了,全看乘客用车的真实需求——超不超时、超不超里程,直接决定司机这单划不划算。
不过话说回来,包车单确实让不少司机尝到了甜头。比如淡季下午抢到一单,不用满城扫街等单,专心服务一拨乘客就能稳住流水。有司机晒过账单:8小时包车到手656元,加上上午跑的快车单,一天轻松破千。
这种“一单保底”的踏实感,可比东一单西一单拼凑的流水强多了。
当然,争议也不是没有。同样是8小时包车,普通车型和豪华车的价差能到几千块。普通司机跑200公里拿300多,豪华车司机超点里程时间就能轻松入账近8000块。
难怪有人感叹,包车单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但多数司机倒挺现实:“能稳定抢到这种单子,总比跑空150公里只补6块钱强吧?”
眼下这行情,包车单早不是啥新鲜玩法,之前就有司机专接一喂、滴滴的跨城包车。一天收入抵两天,有人靠它“一单封神”,也有人吐槽“不如跑短单”。但有一点大伙儿都认:碰上里程时间“刚好”的包车单,那就是司机心里最香的“理想情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