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越军武元甲大将,被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任命为部长会议副主席,另外,武元甲还兼任教育改革、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任,实际上,此时,原先手握军队大权的武元甲,已经在政治上“靠边站”了,变相失去了兵权。

自胡志明去世之后,黎笋一直想解除武元甲兵权,可因为武元甲为越南立下军功太大,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1981年,黎笋之所以能够成功解除武元甲兵权,这一切还得从1979年中越武装冲突开始说起……



一、亲华的武元甲大将

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在苏联支持下开始了反华排华。

在抗法抗美战争中,武元甲多次在中方指导帮助下,赢得了一场场胜利,例如,武元甲一生得意之战“奠边府战役”,就是在中国指导下赢得的胜利。

可以说,武元甲和中国关系非同一般。

自越南国父胡志明去世后,黎笋一直想将武元甲踢出越南权力中心,只有武元甲下去了,黎笋才能真正在越南政府实现“一言九鼎”。

不过,武元甲在越军威望太高,作为越南“红色拿破仑”,武元甲深受越军底层士兵爱戴。因此,没有足够的理由,黎笋也没法拿下武元甲。

1978年,越军在中越边境制造了一系列摩擦,在越军一系列武装挑衅下,中国不少军民被打死炸死,房屋被毁坏。



对此,武元甲在越南高层会议上提到,中越关系友好对越南发展是有利的,很显然,武元甲是主张中越关系缓和的。

只可惜,黎笋直接忽视了武元甲的建议。

不过,在越军越来越得寸进尺的行动中,武元甲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与中国关系缓和的决心。

尤其是中国的一再忍让,更是让武元甲都开始得意忘形起来,武元甲片面认为,随着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逐渐去世,解放军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武元甲还认为,中国不会和越南开战。

二、武元甲认为中国打不赢越南

1979年2月,在得知中国军队派出的指挥官是老将许世友和杨得志后,武元甲更是认为在越南军队会议上宣称,这一仗越军一定可以赢。在武元甲看来,许世友他们老了。

武元甲之所以认为越军可以战胜中国军队,主要有三个理由。



第一,武元甲在整个战场部署了三道防御线,武元甲想当然得认为,在越军重兵防御下,中国军队纵然可以拿下第一道防御线,他也不可能突破三道严密防御线。

第二,武元甲对守卫越南北部的越军战斗力非常自信。

武元甲认为,中国军队虽然重武器比越军多,比越南先进,可是中国军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经历战争洗礼了,反观越军,这几十年来一直在打仗,武元甲想当然以为,越军能够打败美军和法军,就一定能够打败中国军队。

武元甲的自信,还来源于驻防越南北部的三个越南王牌师。

他们是驻防高平的346师,驻防谅山的第3师,驻防沙巴地区的316A师。

这三支军队都是越军的王牌,346师在抗法战争中就成立了,是一支久经考验,战功赫赫的王牌部队。

346师一个团更是多次保卫过越南中央,是直属于越南总参指挥的部队。



316A师是类似于教导师性质的部队,越南很大一部分基层军官都来自于这个师,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3师更是号称越军王牌中的王牌,绝对是越军排名前三的精锐。

因此,武元甲认为,只要有这三支部队钉死在越南北部,中国军队就不可能打赢越南。

第三,武元甲认为,苏越当时已经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部署了百万大军,其坦克数量超过千辆,相信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不敢对越南开战。

如果中国真的对中国开战,苏联一定会介入,苏联介入也是武元甲,乃至越南政府最大底气。

只可惜,武元甲想当然了,他认为的坚固防线,在解放军面前轻松被击溃,第一道防线甚至在三个小时内被突破。

他眼中的越南王牌部队,也在中国军队面前丢盔弃甲,他最大的底气苏联,也只是口头抗议,始终不敢对中国有实质性的军事动作。



三、武元甲想见杨得志

开战几天后,武元甲感叹道:“我低估了许世友和杨得志,也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决心和战斗力。”

开战十几天后,许世友指挥大军直逼越南重镇谅山城下。

面对进攻速度如此之快的解放军,武元甲彻底慌了。

武元甲为了守住谅山,急忙将最精锐的第3师调来了谅山,可是在许世友出色指挥下,在战士们不畏牺牲的战斗下,第3师很快被打得狼狈不堪。

1979年3月初,黎笋解除了武元甲指挥权,改由他的亲信文进勇担任指挥官。利用武元甲“战败”之名,黎笋终于解除了武元甲对自己的威胁。

看到解除自己指挥权的文件,武元甲叹气道:“这一战,我们败了。”

3月5日,中国政府下令撤军的命令,震惊了黎笋和武元甲,深思之下,武元甲喃喃自语道:“中国真是太可怕了。”



之后十多年,武元甲虽然在军队中已经失去实权,可是他仍然关注着中越之间的老山战役,随着越南一步步被拖垮,武元甲多次向越南政府提议,要重新考虑和中国的关系。

1986年,黎笋去世后,中越之间的武装冲突开始慢慢停止。

1990年,中越武装冲突基本结束,应该来说,中越恢复和平,武元甲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同年,中越和谈期间,武元甲来到北京参加亚运会,在此期间,武元甲受到我国不少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在北京期间,武元甲主动提出想见见1979年中越战争,中国军队西线总指挥杨得志,此时,许世友已经去世五年了。

得知武元甲要见自己,杨得志直接拒绝:“我不可能见他的,如果我见了他,我实在无法面对牺牲在战场之上的六千多名战士。”

根据昆明军区编写的历史资料显示,在近一个月的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牺牲战士一共有6954人,另有14000多人受伤。



虽然我军击毙击伤的越军超过5万人,但不得不说,这场战争,解放军同样是伤亡惨重的,作为军人,杨得志当然很难对武元甲这个越军将领释怀。

对于武元甲为何想见杨得志,一些学者指出,也许,武元甲是想看看击败他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英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