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记者从上海长宁区人社局了解到,近期,其在全市率先成立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5分钟就业服务圈”联络点,通过“三级联动”“三方协同”“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劳动者以技能之长点亮职业前程。


图为区人社局组织东华大学学生在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参加服装制版师培训。受访单位供图

可满足79个职业类别、164个职业培训

“在公共实训基地能实操练习服装制版,学校通过‘15分钟就业服务圈’帮我们预约场地,太方便了!”东华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李同学凭借实训积累的技能,成功入职长宁某服装创意企业,担任设计师一职。如今,随着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5分钟就业服务圈”联络点在长宁区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内落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技能充电”与就业服务的双重赋能。

据了解,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已建成综合技术、信息技术、创意技术、数字制造技术中心等四大中心25个实训室,最多可满足79个职业类别、164个职业等级的实训培训鉴定服务需求,涵盖服装成衣、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药调剂、珠宝首饰、摄影印制、数控机床应用等。

通过市、区、街三级联动,区人社局整合、开发、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全市首个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5分钟就业服务圈”联络点,助力培训机构就近快速获取市实训基地相关信息,并进行预约操作,充分运用市级实训基地场地、设备、项目等优势,积极盘活市区优质培训资源。

依托“家门口”“楼门口”15分钟就业服务站点

同时,在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5分钟就业服务圈”联络点,区人社局还探索制定“6+N”服务事项,即就业排摸、岗位募集、能力提升等6项就业基础功能+技能体验、技能竞赛、技能交流等N项培训专项服务,帮助劳动者了解长宁区特色技能培训项目开班计划和培训机构信息,推动培训资源进一步下沉到街镇,助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通过政、校、企三方协同,区人社局以人才赋能助力产业发展,依托“家门口”“楼门口”15分钟就业服务站点,区人社局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就近就地走访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和人才培养情况,主动推介市、区技能培训政策和就业相关补贴政策,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同时,梳理人才招聘和职业技能培训需求,通过“一企一策”“一企一专员”提供后续服务。

制定20余项重点产业培训课程清单

此外,区人社局与区域院校和区培训机构等合作,结合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培训项目,制定20余项重点产业培训课程清单,对接培训院校和实训场地,针对性提供优质课程,满足15分钟就业服务站点周边企业需求,促进产业用工需求和职业技能培训有效衔接。

通过人员、场地、服务三位一体,区人社局以保障赋能提升工作质效,用足用好区就业培训资源,组建由区培训服务人员、社会化培训行业专家等力量组成的社区培训服务团队,近距离排摸收集辖区群众技能提升需求和就业意愿,为劳动者精准开展体验活动,精准匹配培训课程,精准提供职业指导,精准推荐就业岗位,实现劳动者“体验-培训-就业”一站式上岗。

区人社局将以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5分钟就业服务圈”联络点为牵引,结合区域劳动者、企业和培训学校需求,按照“试点一个、成熟一个、新增一个”节奏,进一步拓展联络点覆盖范围,建设更多“校门口”“楼门口”“园区门口”联络点,做好培训场地和专业设备供给,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招聘服务活动,推动市、区技能培训服务赋能社区治理,不断提升技能培训工作质效。

(劳动报 包璐影)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