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高墙之内,监狱的改造也并非简单的惩罚,而是给予他们重新审视自我、重塑灵魂的机会。上海监狱微信公众号推出《悟心》专题宣传,深入服刑罪犯的内心世界,聆听他们在改造中的感悟与成长。也通过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让更多罪犯坚定回归正途、重塑新生的决心。
当人生跌入谷底,我们愿做那束穿透阴霾的光,为刑释人员搭建从高墙到社会的温暖桥梁。以政策指导为帆,用心理疏导作桨,借就业支持铺路,我们携手社会力量,让每一颗迷途的心都能在阳光下重启人生,见证生命破茧成蝶的奇迹,共赴新生之旅!
罪犯姜某某,在五角场监狱炊场掌勺8个月,想到农历新年后释放时老婆孩子会来接他,不禁缓缓露出笑容。可谁能想到,他曾经深陷泥沼,痛苦不堪...
一时冲动入狱:罪名让他抬不起头
「性犯罪」的标签压得他抬不起头,一时的冲动终成如今的悔恨。自入监服刑以来,自卑、彷徨、无助、愧疚、悔恨如影随形,成了紧紧缠绕他的魔咒。虽已接受法律制裁,可午夜梦回,那些狰狞的面孔总会浮现:家人的失望、受害人的痛苦、身边罪犯的异样眼光,都如尖锐的质问与呵斥,让他惊醒后只能在被子里暗自哭泣。
从阴影到炊烟:一碗饭里的重生之路
姜某某浑浑噩噩的状态影响了正常改造。监区民警共同制定针对性矫治计划,帮他重拾改造希望。
民警分工扮演不同“角色”来提振其改造信心。一次劳役时,执勤民警“恰巧”和姜某某聊到他十几年的厨师经历,顺势建议他去炊场试试。起初他很犹豫,在民警劝说下决定尝试。因其在劳役中勤勤恳恳,收到其他监区罪犯的感谢信,他慢慢找回信心,笑容渐多,重拾自尊与自信。
人间至味是温情:亲情照亮归途之灯
民警深入了解后发现,姜某某最大的心结是对家人的愧疚。想起家中年迈多病的父母、哭泣的妻子和懵懂的孩子,他入监后从未写信。民警不断鼓励,他终于寄出一封带泪痕的信。不久,他收到妻子厚厚的回信,得知家人安好,妻子劝他好好改造,这让他泪如雨下,彻底释怀。姜某某不断告诉自己:要好好改造,早日和家里团聚。
因考虑姜某某家庭实际困难,结合其好的改造表现,监狱为其申请了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弥补对家庭的亏欠。
向阳而行迎晨曦:把新生希望传递下去
监狱举办亲情会餐活动之际,一大早,姜某某就提前来到炊场准备当天的食材。他认真擦灶台,揉糯米粉做汤圆。
最后一次掌勺,他做了寓意“清清白白做人”的白灼虾和象征“重新出发”的糖醋鲤鱼,他还特意在炖排骨里加了两颗红枣,仅仅因为那是母亲爱吃的…
翻看他的周记,上面写道:“谢谢警官让我重获信心,挺直脊梁,未来我会守护家人,传递温暖。”
姜某某刑满释放的时间到了,当他背着希望走出监狱大门时,墙内传来新收罪犯的改造口号声。一缕阳光撒到了他的身上,暖洋洋的…
五角场监狱以「亲情帮教+精准矫治」为理念,让爱与希望成为改造的「催化剂」。愿每个迷途者都能在温暖中重获新生,向阳而行!
1、【法治最墙音】诞生大墙里,法治AI两兄弟“浦法码”“浦法通”携手上线!
编辑:许立春
供稿:五角场监狱 奚惠杰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