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徐州市卫健委召开“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桂秋围绕“不断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同质化推进全市院前急救工作”作介绍,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刘加彬,徐州市卫健委医疗应急处处长李鑫回答记者问。



常桂秋介绍到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院前急救工作的主要职能有“四项”,即:医学急救、灾难救援、医疗保障和危重病转运。



为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工作效能,市卫健委党委要求全市各医疗单位“加强救治体系数字化投入,推动院前急救与医疗机构信息无缝衔接,全面推广‘上车即入院’的体系建设”,持续为院前急救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不断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同质化推进全市院前急救工作。

  1. 不断强化全市院前急救信息化和智慧化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上车即入院”项目建设。不断加强院前医疗急救5G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装备等硬件配套建设,提升急救车辆信息化、智慧化水平。5G智慧化“上车即入院”项目联网医院进一步扩容,主城区在4家医院的基础上争取扩展至全部三甲医院,并做好与新沂市、邳州市、铜山区和贾汪区5G智慧化车辆的对接。新沂市、邳州市、铜山区和贾汪区争取完成50%急救站点覆盖。丰县、沛县、睢宁县推进试点5G智慧化上车即入院项目。

实施精准抢救。基于一体化平台,在转运过程中实施目标医院急诊专家远程指导,确保车内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治。提升转运效能。探索建立院前急救与目标医院的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对患者全流程诊疗情况的实时掌控,以进一步做好质量控制和诊疗转归分析。

二是积极推进院前急救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市做好院前急救一体化平台建设的规划统筹部署工作,主城区、铜山区、贾汪区率先进行调度平台全域化管理,按照“并网整合、复用共享”深度打通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丰县、沛县、睢宁县在更换调度系统时,尽量与市本级保持一致,达到实现全市调度平台的全域化和一体化。新沂市、邳州市试点跟进调度系统建设。

三是积极推进急救指挥调度能力建设。安装应用调度平台大数据分析软件、聋哑人一键呼救软件、呼叫即定位软件、可视化呼救软件、生命支持系统软件,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千方百计实现“呼救即抢救”,抢抓“黄金5分钟”院前急救时间,有效缩短院前医疗急救响应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提高调度人员专业化指导水平,运用“在线生命支持系统”规范调度人员向呼救者提供标准化自救互救指导技术。

  1. 不断提高全市院前急救的同质化水平

一是加强行业基础化管理。充分认识院前急救是文明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清院前急救是救护过程中最重要一环,充分警醒自己的分秒必争就是在挽救生命。作为患者,拨打急救120是小概率事件,但只要拨打一次120就一定会刻骨铭心。因此,要全面加强对120工作者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认同,心理认同,与患者共情。

二是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恪守“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服务宗旨,坚持“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急救转运原则,快速准确地服务转运到位。

三是提高服务意识、规范意识、全局意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出车质量和急救响应速度。各院前急救机构要持续推进质量改进工作,提高急救出车效率,尽最大努力缩短平均120呼叫反应时间。同时,各地各单位要重点落实从业人员的规范呼叫、规范上岗、规范施救,确保急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1. 不断提升全市院前急救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保障政策,稳定院前急救队伍。按照标准合理配备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和担架员),保障急救服务供给需要。探索建立人员转岗渠道,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职业发展前景。

二是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建立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整合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公立医院及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广泛宣传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开展针对社会公众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基本急救技能公众普及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救护的良好风尚。

三是进一步提高重点岗位急救能力。推动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等社会重点人群在岗培训内容,推动重点岗位人员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丰富院前急救社会资源,有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同时,强化“源头普及”,培养人们的“急救”意识,联合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普及宣传急救常识,推广高中生、大学生基本急救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学生群体自救互救能力。

记者提问环节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刘加彬回答关于我市各级120之间是什么关系?和各级120院前急救服务的原则是什么?

  1. 目前,我市主要是独立型和依托型两种模式。全市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各地财政拨款方式和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各院前急救120也不相隶属。但我们正在做出全市一体化管理探索,坚持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整体发力。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以信息化、智慧化为依托,建成全市调度一体化、服务质量同质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社会形象统一化的院前急救体系,为全市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急救医疗服务。



二:院前急救工作秉承以患者为中心,坚持提供“快速、高效、专业、可及”的院前急救服务。

院前急救工作也是全流程的急救服务,我们从接到患者的呼叫开始,就进入了我们的急救服务,除快速、就近派车外,调度平台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以生命支持系统CALLS为依托,为患者自救提供技术指导,必要时提供视频指导。待急救车辆到达救护地点后,除开展急救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上车即入院,及时在车上通过5G技术,将现场救护车音视频、患者生命体征、患者主诉与接车地址实时传输、车辆预到达时间展示与提醒、患者车中预检分诊及挂号等5个方面等与医院急诊中心进行信息互联互通,为医院实施快速救治做好基础性工作。

徐州市卫健委医疗应急处处长李鑫回答记者提问:关于徐州市120与952120是什么关系,各自的业务与收费情况如何?

市120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机构,有紧急和危重医疗转运资质,严格按照省市物价政策收费,紧急医疗转运是政府严格控制的事业行为。主要针对患者入院前转运需求和急危重症病人转院需求,有专业的人员提供专业的服务。患者通过120平台呼救。

952120是政府指导,企业运营的社会化机构,有普通医疗转运资质,按照向社会公布的价格收费,普通医疗转运是机构自主定价的市场行为。主要针对患者出院后,不需要紧急医疗处理,病情比较轻的病人出院和转院需求,也有专业的人员提供专业的服务。患者可通过952120平台提出需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