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哲学的共舞者 ,理性与情怀的匠心人

——访北京德鲁安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张勋



张勋,一位在时间与空间中镌刻情怀的建筑智者,其人生轨迹犹如一幅细腻而宏大的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20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中科技大学殿堂走出,次年,张勋远赴重洋,于美国规划协会担任中国领导人培训班的班主任。张勋的才华与努力,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如今,他不仅是北京德鲁安建筑规划设计院的院长,更是泛华智慧文旅设计院的总裁、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宗教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协会的高级室内设计师,多重身份之下,是他对建筑艺术不懈的追求与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情怀。他带领着团队在旅游景区园区规划、寺庙规划、公共建筑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等领域深耕细作,创造出无数令人瞩目的佳作。为中国、尼泊尔、泰国和印度等国家主导完成的寺院规划项目多达200余座,他的作品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以建筑为载体 文化跨越时空与地域

在大学的时光里,张勋邂逅了两个灵魂伴侣——城市规划与建筑学。这两个专业,如同双生子,既有血脉相连之处,又各具特色。城市规划,它以宏观的战略视角,编织着城市的未来图景,那是一种系统化的智慧,俯瞰着每一寸土地的潜力与可能;而建筑学,则是细腻入微的工匠艺术,将抽象的规划理念转化为具象的建筑实体,一砖一瓦间,尽显匠心独运。这两者的结合,仿佛是宏观与微观的交响、战略与技术的共鸣。专业的学习和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凝聚成一股力量,让他不断探索。在美国,张勋有幸与来自美国的同行们并肩作战,他们的工作状态,如同一股清流,让人心生向往。他们享受工作的乐趣,所创造的价值远超物质本身,从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他们以合理的价格、高效的团队以及创意无限的合作方式,诠释着工作的真谛,这份情怀,让人由衷地感到羡慕。在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中,张勋更是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尽管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元素并不熟悉,但他们拥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和理论。他们如同旁观者,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审视着即使不熟悉的文化,从中提炼出新颖的观点和结论,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此过程中,张勋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思路与理念,竟然与中国的古老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在河南玫瑰园的设计项目中,张勋与一位来自纽约的设计师交流,这位设计师已近古稀之年,他的言谈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当我指出他的话语与《道德经》中的某些观点相似时,他竟从口袋里掏出一本《道德经》,告诉我这是他父亲送给他的。那一刻,我深感震撼,原来智慧是可以超越语言、时间和空间的。随着交流的深入,一个念头在张勋心中悄然萌芽:我们能否运用古老的智慧,结合现代的经验和技术,进行反向输出呢?这个念头如同一粒种子,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了更好地将技术落地,需要组建一个团队来协助外国专家理解中国的技术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张勋将他们的先进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案例。虽然这些项目并非以德鲁安的名义进行,但张勋及其团队人员始终是背后的技术支撑力量。慢慢地,寺院的设计业务也悄然找上门来。起初,这只是一次尝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寺院设计项目接踵而至。在这个过程中,张勋发现寺院设计成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它让我们有机会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技术、文化相融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服务于社会。于是在2009年,张勋创立了德鲁安建筑设计规划院。如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二百多个寺院的设计项目。例如“昭王崛起——现光山相国寺规划方案”“田园风光——极乐净寺规划方案与建筑设计”“大鹏展翅——鸡足山迦叶殿规划方案与建筑设计”“史上最小寺院——伽蓝寺规划方案与建筑设计”“弥陀之舟——香河宝庆寺规划方案与建筑设计”,佛祖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圣园北区2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以及泰国国家文化中心国际竞标中标等等。

以兼容为优势 寻找志同道合之辈

作为建筑设计师,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希望作品充满个人印记,另一方面又渴望物质回报。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张勋说:“这取决于内心的抉择。我将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甲方要求鲜明、技术难度高的项目,这类项目往往能带来较高的经济回报;第二类是经济效益有限甚至无回报,但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我们将其视为口碑项目;第三类则是既有口碑又有经济回报的项目,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双向奔赴。在满足委托方需求的基础上,我会提出一些超越其原有思考的创意与观点,但这些创意与观点,仍紧密贴合其需求,甚至能擦亮设计中的一些亮点。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应隐藏于众人之中,而非刻意凸显。若一味地追求凸显自我,便容易迷失方向。在不同的项目、地区、文化背景和法律法规下,我们应像水一样灵活适应,与委托方的需求相吻合,而非强行打上自己的标签。”正是凭着这种兼容的哲学理念,使得德鲁安能够成功地赢得众多跨国项目,这无疑彰显了其独特优势。





德鲁安团队不仅能够跨越技术界限,与各国团队无缝对接,更能深刻理解并融入各地的实际情况。尤为关键的是,赋予委托方以坚定的信心,因为张勋深知,德鲁安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经济收益,更在于文化传承、社会福祉乃至文化旅游等多维度的增值。在与客户沟通交流时,张勋会大胆地探讨项目的价值,确保甲方在认可德鲁安的理念、服务与专业的同时,也认可项目的价值。价值与价格应成正比,这是张勋的坚定信念。只有高附加值的项目,才能吸引志同道合的甲方。“在市场选择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选择甲方,这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与奔赴。”在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张勋说,无需刻意强调表面的共识。无论身处何地、何种民族,更深层次的智慧与洞见,才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在沟通交流中,张勋深谙沟通之道:勿向非专业人士炫耀专业术语,亦勿与专业人士沉溺于感性言谈。沟通之精髓,在于使众人明了我们的立场与观点,以期做出明智的选择与决定。若缺乏对项目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便难以将其考虑得周全而深刻。文化,作为智慧的一种表现形式,虽承载着语言的障碍与多元的元素符号,但其智慧,却能超越时空与语言的界限,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在分享智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超越语言的束缚、抛却文化的标签,以恰当的方式传递智慧,使其惠及每一个人。



因此,在公司成立的16年中,德鲁安历经岁月的洗礼,已赫然铸就了寺庙设计与文旅小镇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其中,宝庆寺的设计杰作,在2017年荣膺中国民族建筑协会颁发的最佳建筑设计一等奖;在2019至2020年间,德鲁安于泰国文化部主办的泰国国家文化中心设计国际竞标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此番荣耀,不仅为其赢得了泰国王室诗琳通公主的亲切接见,更成功地完成了以超级剧院为核心的建筑工程设计,彰显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非凡实力;2019年,德鲁安受邀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东台望海禅寺编制总体规划,这一重任,再次证明了其在寺庙设计领域的深厚底蕴;同年,尼泊尔政府亦向德鲁安抛出橄榄枝,邀请其为佛陀故乡蓝毗尼的圣园北区进行总体规划;此外,尼泊尔加德满都白玉华严寺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亦在2023年荣获美国创新设计奖,进一步巩固了德鲁安在全球建筑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德鲁安的发展历程中,成为其吸引客户的独特魅力。然而,张勋深知,这些荣誉如长江航道中的航标,指引着人们了解我们的位置与实力,但它们并非衡量德鲁安完美与否的唯一标准。它们更像是一种参考,帮助人们判断我们是处于长江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因此,对于这些荣誉,张勋乐见其成,却从不执着其中。这些奖项与荣誉,不过是我们德鲁安优势中的一个加分项,是德鲁安实力的一种体现,但绝非全部。

以小而美为方向 走专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张勋看来,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两大主流:其一,大而全;其二,小而美。而德鲁安无疑将坚定地踏上小而美这条独特的企业发展之路。德鲁安的核心,将聚焦于个性化服务与垂直领域的设计,正如肯德基之于快餐界的定位。顾客踏入肯德基,脑海中浮现的绝非辣子鸡丁,而是炸鸡与汉堡的鲜明形象。这种既定的印象,源于他们在特定需求上的专业度与价值体现。走一条专属道路,于德鲁安而言,意味着深入挖掘细节,洞察那些常被忽视的领域。个性化之路,首要是服务于那些真正欣赏德鲁安的客户群体,而非盲目地迎合所有人。向欣赏德鲁安的目标客户展示独特的优势与美感,方显其意义所在。

展望未来一至三年,张勋满怀期待地希望能遇见更多双向奔赴的委托方。同时,德鲁安亦致力于将古老中华文明中的智慧,提炼出其逻辑与方法论的一面,使其从历史长河中跃然而出,成为当下可输出的一套普适方法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文化背景、任何时空条件下发挥效用。在接下来的设计中,融入更多元化的元素,加入对建筑的深刻思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与解答。我们期待张勋和德鲁安团队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行业的繁荣昌盛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