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4年以来,河北省滦州市响嘡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在全域51个行政村,推行“小板凳议事”活动,街道、村干部们在农家小院、村街小巷、田间地头,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说村民关心的事,讲村民愿意听的理,解村民生活中的难,实现了“小板凳”上听民意,“拉家常”中促和谐,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让“小板凳”议事有规可依。街道党工委制定《基层党组织开展“小板凳”议事活动实施方案》,创新议事形式、提升议事实效。明确“小板凳”议事会的主要目标和形式,即在街道党工委引领下,发挥村“两委”干部、普通党员、网格员等作用,搭建由村民主动参与的议事平台,实现“唠家常、提意见、拉距离”的议事形式,共同讨论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活动中,明确街道党工委负责加强对“小板凳”议事会的统筹领导、完善工作流程,各村党组织负责活动组织,建立台账,发现群众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进行调解,不留隐患,有效发挥了“小板凳”议事活动的作用。
让“小板凳”议事走心入心。“小板凳”议事充分考虑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不拘于形式、不拘于内容,区别于传统的将村民组织在会议室里单纯开会的形式,让“小板凳”议事在“遛个弯儿”“聊个天儿”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用乡音和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乡村振兴、民政低保、医疗救助、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重点工作和政策条例,同时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小板凳”议事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机制、简单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一个“学政策、学法律、表期望、诉烦恼、解纠纷、话发展、促和谐”的平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小板凳”议事融入群众日常。街道党工委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通过“小板凳”议事活动,回归服务本位,让“小板凳”议事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从“要我干”转变成为“一起干”。基层党组织充分体现尊重群众、了解并回应群众诉求,把群众细微事当作头等大事,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特别是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第一时间解决,提升了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群众热情加强基层治理。通过人人参与,真正做到问题大家提、办法大家议,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汇聚民智、激发民力,凝聚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作者:河北滦州市响嘡街道,周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