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近日,在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龙飞山街道三号公馆小区的民心亭中,十几张方凳围成圆圈,二十余位居民正就“电动车停放”展开热烈讨论。这样的“板凳议事会”,已成为龙飞山街道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龙飞山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飞山茶话”议事品牌,通过搭建“移动议事站”、优化居民议事流程、建立分级协商机制、构建闭环办理体系,让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当家人”。截至目前,街道累计召开67场居民议事会,现场解决民生诉求150余件,推动26项联办事项落地见效。
街道由社区党支部为轴心,整合物业公司、党员楼栋长及网格员等资源,构建“1+3+N”组织体系。由社区支部书记担任首届议事长,通过社区推荐、物业推荐及业主自荐等方式产生议事会成员,实现“居民在哪里,议事平台就延伸到哪里”。
“以前开议事会要等居民跑到社区会议室,现在我们把板凳搬到楼下,居民散步时就能参与讨论。”街道创新推行“移动议事”模式,打造“红色议事会+板凳议事会+流动议事站”三级阵地。依托物业办公室设立固定议事厅,利用小区长廊、广场等开放空间建立露天议事点,针对行动不便群体开展上门议事服务,真正实现“居民在哪里,议事平台就延伸到哪里”。
在广泛动员居民参与的基础上,街道积极引入辖区学校、医院、企业作为“社区合伙人”,共同参与居民议事会。这些“合伙人”不仅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还直接链接居民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同时,街道整合站所、公安、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打造“议事会+调解队+法律驿站”联动体系,对复杂矛盾实行“分级诊疗”。
此外,龙飞山街道通过构建规范化协商机制,推动居民议事会从“松散讨论”向“高效治理”转型。街道推出“七步议事法”,规范“确定议题-公布信息-邀请主体-组织开展-确认结果-公开结果-结果运用”全流程,确保协商民主既有“温度”又有“准度”。
今年来,该街道累计通过标准化流程解决民生诉求127件,平均议事周期缩短至15天。同时,街道制定“一事一议、先表态度、再述道理”等十一条协商民主议事规则,避免跑题和争执。如今,龙飞山街道已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性机制,真正实现“居民议事不打烊,社区治理更顺畅”。
目前,龙飞山街道正将议事经验拓展到“完整社区”建设中。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我们要让‘居民议事’从解决问题向共建美好升级,持续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鲜活样本。”(高伟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