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佳、杨湛
居住在同一区域、有密切互动且具有内在凝聚力的社会群体,被称为“社区”。也有人理解,人与人的联系、有直接的互动是“社”,在地缘、空间上的接近是“区”。在现实中,社区的范围相对更大,由若干个小区组成,细微但又难以解决的矛盾频出,治理难度不小。
日前,嘉兴市业主委员会主任示范培训班在南湖畔开班。这是嘉兴首次举办面向业主委员会主任的市级培训班,150名业委会主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代表参加培训。在培训班上,三位业委会主任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从他们的实践中,可以窥见嘉兴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努力和探索。
兼具智慧与情怀的“锦囊妙计”
张亦鸣是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水榭花都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从2017年连任至今。他刚接手时,小区公共收益账户上只躺着2.7万元,“这点钱什么都做不了。”后面几年,业委会逐步厘清账目,并主导对小区维修等相关业务的招投标,监督好物业公司,将本该全体业主所有的公共收益真正归入该账户。到2024年底,小区公共收益账户上的余额为26.58万元,“不止余额多了,其实我们已经花了100多万了。”张亦鸣粗略计算后说道,一来一去,增长了近60倍。
钱花哪儿去了?这些年小区道路更宽了、绿化更整齐了,垃圾房也改造了,费用都从公共收益中支出,百家宴、唱红歌、元宵节猜灯谜等活动也时有举办。“通过活动,业主之间熟悉了,打破钢筋水泥的物理隔阂,能无形中消弭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张亦鸣说。
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湖光秋院小区的业委会,更像是一支“灭火队”。小区有别墅和高层两类房源,这给业委会工作带来的直接难题便是不同房型业主的不同诉求:高层区面临外墙脱落的维修问题,开发商以已满2年质保期为由将这事撇得干净;别墅区则因为个性化装修方案引发纠葛。“因为觉得小区需要我,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应该出点力。”小区业委会主任徐丰说道。
在社区的指导下,小区迅速成立业委会,并强势推进高层区的外墙维修。“我们不断完善证据链,以业委会名义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成功申请启用了开发商缴纳在行业主管部门的质量保证金,把业主的损失降到最小。”徐丰透露,预计再过两个月,能初步完成脱落外墙的修复。
嘉兴经开区长水街道久久小区,是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建成于2005年,到今年正好满“20岁”。随着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停车位等硬件不足,是当下最集中出现的矛盾,也是业委会重点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2024年9月,沈峰被推选为该小区业委会主任。
“我们依托社区、居民议事会等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利用线上微信群、线下挨家挨户走访等方式,对边角空地进行改造,增加停车位。”沈峰介绍,小区增加了253个停车位,同时社区还帮助协调周边小区的停车资源,极大缓解了小区的停车难现象。
统计显示,该小区停车费年收缴额从2019年的15万元提升到现在的36万元,物业费收缴率也从原先的86%提升到94%,远远超过其他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小区。
党建引领巧解社区治理难题
业委会主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职”,但其工作内容关系着整个小区的公共事务,是个不折不扣的“实职”,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社区、业委会、物业协同治理机制,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
党建引领,就是利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搭架构、建制度、强力量,引导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三方搭建高效协同机制,整体推动小区治理水平提档升级。
近年来,嘉兴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深化“三方协同”共治,巧解社区治理难题。从基层实践来看,社区居委会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业主委员会要维护小区利益、物业服务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经营组织,三方之间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就容易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嘉兴市友邻业委会指导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该市乃至浙江省首家专注指导服务业委会的专业社会组织,主要开展业委会建设专业辅导,是嘉兴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的一项务实举措。
据悉,在前期大量调研基础上,此次培训针对大家提出的小区治理难题定制了课程,比如小区消防安全、公共收入增收管理、绿化养护管理等。据主办单位透露,后续还将针对物业经理、物业职工等不同群体分批举办培训班。“希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打开大家的工作思路、提升履职能力,切实为小区居民办更多好事实事。”嘉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