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武县汶上集镇秦田庄村的农资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泥土课堂”正在火热进行。农技专家手持青翠的麦苗,向围坐的农户们详细讲解返青期管理要点:“追肥要抓准墒情,防虫需结合气象预警……”

“一站式”平台打通服务末梢。这座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服务中心,是成武县423个农村综合服务枢纽的缩影。走进仓储区,标准化货架上分类码放着1800吨化肥、450吨良种和30吨农药,智慧管理系统实时更新的库存数据,为春耕备足“粮草”。

“过去买农资要跑三四个地方,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配齐,还能预约无人机飞防。”种粮大户周长庚笑呵呵地说,“以前施肥全凭老一辈传下来的土办法,去年农技员带着测土仪下地,缺什么补什么,一亩地少用20斤化肥,收获反倒比以往多了两成!”

服务中心创新构建了“三大服务矩阵”:农资配送中心采用“联合采购+直供到田”模式,为周边3个镇35个村的近5万亩耕地降本增效;农机服务中心配置了免耕播种机、籽粒收割机等智能农机,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链条托管;技术服务中心则化身“田间研究院”,每年开展技术咨询3000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12人。“去年小麦赤霉病预警及时,专家指导我们提前进行飞防,小麦亩产增加了10%。”农户李秀兰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科技为现代农业插上了翅膀。在汶上集镇党楼村的麦田里,10余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雾化药剂均匀地洒向试验田。一台无人机每天的作业面积可达700多亩,效率是人工的30多倍。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时回传数据,哪个地块缺水缺肥一目了然。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的试验示范基地里,水肥一体化等12项新技术正在推广应用。

春风拂过青青的麦田,当科技的春雨浸润每一寸沃土,乡村振兴的丰饶图景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菏泽日报记者 仝志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