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大阪梦洲,海风吹拂,绿树摇曳。“欢迎来到中国馆!”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行者”正在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服务。日前,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中国馆惊艳亮相。
中国馆外形宛如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外立面上以多种字体镌刻着百余句诗词名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中国馆,成为大阪世博会亮丽的“中国名片”。
展示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
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共设“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3个展区,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天人合一”展区内,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吸引着观众目光。影像中,94岁高龄的工艺美术家常沙娜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她毕生对敦煌壁画、图案纹样的研究成果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完美融合。展区还以数字化形式动态呈现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耕织图》等,体现中国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彰显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赓续传承。
“中国馆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参观者了解和学习中国的绝佳机会。”日本世博协会副会长、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松本正义向记者表示。日本设计师仙波宗浩在参观了三星堆文物复制品展览后说:“我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后我还要找机会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中国馆将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希望通过大阪世博会,进一步深化日中地方交流合作。
展现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美丽中国
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和黔东南文旅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盎然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的生态修复,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在“绿水青山”展区,一个个生动案例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美丽中国。
朱鹮保护合作是中日友好的重要纽带,也是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典型案例。在中国馆开馆仪式上,上海歌舞团带来原创舞剧《朱鹮》。舞剧总编导佟睿睿向记者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内展示了中日两国共同拯救朱鹮的故事。时隔15年,朱鹮的故事来到大阪世博会,很有历史意义。”
中国馆建筑充分尝试了竹材在建筑中的使用。竹子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也是可再生的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十分契合本届世博会“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的主题。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表示:“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再到回收利用,中国馆始终把绿色可持续作为核心理念,向‘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交出‘中国答卷’。”
日本高中生井上拓兜对参观中国馆印象深刻。他说:“中国通过发展先进科技和可再生能源等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值得世界各国借鉴学习。”
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位于中国馆二层的“生生不息”展区充满未来感、科技感。这里展示着由中国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样品,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当地观众东方结香对记者说:“以前只能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展品,竟然在中国馆得以亲见,我非常激动。”
在千米高空用“风筝”发电、在地下深处压缩空气储能……“智慧城市”展览描绘了未来城市美好图景。展览现场负责人、中国能建品牌部总经理熊瑛表示:“我们希望向全球呈现中国在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生态环保、低空经济等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期待与世界各国共绘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国馆非常棒,我打算带家人再来参观。”日本世博协会会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表示,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期待各国有识之士以大阪世博会为起点,推动创新合作,共同构建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迪米特里·开尔肯泽斯表示,中国馆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非常契合,让人们了解到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如何发展创新并为未来社会提供解决方案。中国馆展示了中国将与世界携手合作、努力开创更美好未来的坚定意愿。
(本报大阪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