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大上海,竟然让鲜花插在象粪上,变成了现实。



2025年2月开业的上海“CANOPIA”餐厅,凭借每晚仅开放一桌、人均3888元的高价套餐迅速引发关注。

这是一家生态融合料理餐厅,宣称“还原热带雨林生态”,餐厅绿植环绕、水雾弥漫,顾客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中。

据说,两位创始人来自中国布朗族和法国,在云南雨林里研究了7年,相当于把雨林搬到了上海。

不得不说,体验感的确十足。

客人进门后,首先体验的项目是啃叶子,随后还要穿越几个房间,参观食材展示室、蔬菜温室等,就像穿梭在热带雨林里。



15道菜品中包含舔蜂蜜冰块,品尝模拟腐臭寄生花的糊糊,也很原生态。

用餐过程也充满仪式感,爬楼享用甜点、电动滑轨送餐,酒杯不及时喝完就会被收走。

不过,一道名为“雨林土壤精华”的甜品却充满争议。

名字听起来很大气,实际上就是将大象粪便消毒干燥后碾碎制成。



有网友好奇地问:大象粑粑什么味道?还真有网友去这家餐厅吃过,表示没有明显味道。

刚因为猎奇上热搜没多久,餐厅就被立案调查了。

市场监管部门于4月11日突击检查,发现该店使用竹虫、蚂蚁及大象粪便作为原料,现场封存相关材料并立案调查。



尽管商家称象粪来自云南大象保护区,经高温消毒、紫外线照射、干燥研磨成粉后,混合巧克力制作成甜品。

但律师指出,动物排泄物未被列入国家食品原料目录,消毒程序缺乏权威认证。

涉事餐厅已暂停营业。

消息被爆出来,网友辣评“有钱人的世界我不懂”。



更有人一语中的直戳要害“消毒象粪就像给血喷香水,本质还是排泄物”。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条,使用未列入国家目录的原料涉嫌违法。

这道菜的菜单未明确标注“大象粪便”,也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某食客表示“如果知道是粪便,倒贴钱也不吃!”



有人说,这是专坑有钱人的新型智商税。

像这种“猎奇餐饮”,也不是上海第一次被爆出类似的事件。

上海一家高级餐厅里,服务员端上了一盘价值480元的菜品,只有半只鸡。



顾客质问,为什么这么贵?

服务员说“这只鸡是喝牛奶、听音乐长大的。”

这……

顾客自己可能都不是这么长大的……觉得这套说辞有点离谱了,质问服务员是不是真的。

服务员结结巴巴说,供应商是这么说的。

还有一家餐厅卖“冰灼牛舌”也十分有噱头。

服务员先是将一小碗汤放在烤盘上加热,然后把一小片牛舌放进去,煮到八分熟,再放在冰块上急速冷冻。



就4小片牛舌,你猜多少钱?

258元。

还有网友晒出一小碟麻婆豆腐要200元,一盘装有薄薄一层虾肉、鹌鹑蛋和菜叶子的“漂亮饭”要138元。

更有花里胡哨的餐品名字,比如一杯“索菲亚庄园”,就是荔枝玫瑰花蜂蜜酿成的花茶,就要1800元。

所谓“日式烧鸟”就是一筐菜,堪比民间的麻辣烫,就要378元!



简直惊掉下巴。

这些被网友列入上海迷惑行为大赏,说“不是餐饮创新,是资本主义行为艺术”。

果然,越贵的东西,有时反而越受欢迎。

可能,在上海餐饮圈,不比谁菜好吃,就比谁更疯。



到底是什么在圈养“猎奇经济”?

答案是,探索欲。

还有人体验这些猎奇消费,只是为了发朋友圈。

沪上的商家还是懂消费者心理的,他们根本也不是为了吃,只是为了炫耀。

所以,商家就通过推出反常规产品激发消费者尝鲜冲动,再吸引部分消费者为彰显身份盲目跟风。

其核心在于利用“物以稀为贵”的心理,将非常规商品包装成社交货币。



正如网友吐槽:“现在割韭菜不仅要快,还要割出行为艺术感。”

当“人无我有”的炫耀需求压倒理性,连粪便都能被包装成奢侈品。

不过,食物的根本应该是抚慰人心,而不是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华而不实的“高级叙事”,天花乱坠的“食材营销”,最终都会归于荒诞,成为时代的笑柄。

(亦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