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手作”是全国首个地方非遗公共品牌,天府非遗传承体验中心主任汪勇称,“成都手作”品牌覆盖16家实体店,总计2万方展示空间。线下门店集中在安仁古镇等热门景区,并入驻京东、天猫等100余个线上渠道。
为深入开展“蓉品出川”市场拓展行动工作部署,搭建跨部门、跨行业助力老字号产品与非遗技艺设计结合工作,拓宽成都特色产品出川销售渠道,市商务局会同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于4月21日组织开展“蓉品出川”成都伴手礼供需对接专场活动,旨在搭建一个产销对接的平台,推动成都特色产品从“本地名品”转变为“城市伴手礼”。
如今,好吃好看好用的“城市伴手礼”成为旅游消费中大家购买的“必备品”之一。 根据汪勇的介绍,“我们与品牌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前期无偿提供线上线下展销渠道,而中期更关注于根据市场测试数据对产品包装、规格、品类及工艺美学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良。最终,形成定制化产品,并以‘成都手作’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模式来进行全渠道的推广和营销。”
企业对于机会总是尤其敏锐。
“在我看来,青城茶叶和‘成都手作’可以合作的契合点很多!”现场了解和咨询“成都手作”的运作模式后,四川都江堰青城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明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略显兴奋地表示,“我们正在计划开发礼盒产品。成都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流量,是一个蓝海市场,如果我们可以将小罐茶相关产品融入‘成都手作’的礼盒中,并一并和成都特色伴手礼品类进行整合,势必可以迎来更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当然也能更多地在市场拓展中实现销售转化。”
在跨界交流和异业合作中,或许有更多的新机遇和新市场。
“在传统月饼产品外,我们一直在花很大力气开发城市伴手礼系列产品,如各类点心、茶点等。”成都南台月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但旭晖在会上关注到了“成都手作”的经销渠道,“目前在旅游景区、机场等,我们都设有门店,但现在看来,规模化经销体系尚未完善。很期待能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洽谈,链接到更多渠道等资源,进而实现合作模式上的创新和探索。”
据悉,供需对接专场活动目的在于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进行商务、文旅、农业农村等领域资源整合,搭建政企协同平台,进而推动成都特色产品突破区域市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消费产品。“平台化运作不仅解决单个企业渠道建设难题,更可以通过集中展示形成品牌聚合效应。我们很希望借助跨界融合破解产品创新瓶颈,通过平台突破渠道限制和瓶颈,推动优质‘蓉品’出川出海。”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孟浩 图片 新华社 责任编辑 何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