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彭秀英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今泰兴市)。
在13岁时,她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15岁就辍学了。后在一家私立医院学护士,因为医院克扣学生工资,彭秀英被学生们推为代表去提意见,被医院解雇。
两年后,经人介绍,她到南京卫生事务所尧化门分所当护士,抗战爆发后,她挤上一条满载难民的船逃回了泰兴,几天后,传来了南京大屠杀的消息。
劫后余生的她,和几个年轻人组织抗日募捐,结果募捐的鞋子,没有穿到前方将士脚上,而是发现被贪官污吏穿在了脚上。在极度彷徨之际,彭秀英读到了关于新四军的进步书籍,如同看到希望的曙光。
当时她家太穷,她的母亲想让他嫁给一个破落地主家去,她不干,和两个朋友商量好,深夜离家出走,找到驻扎在江都县的新四军方钧部队。1938年8月,正式参加新四军;同年1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为“彭克”,意为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走革命道路。
她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八队认真的学习,为了抗日,她主动要求到前线医院——新四军挺进纵队卫生队工作,担任了护士排长。
1939年12月,日军要对新四军在扬中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新四军立即转移,大部队转移到苏北,留下两个营和医院在当时扬中县的新老洲。
新老洲是长江里的一个沙洲,四面环江,南江面千余米,北江面仅二三百米,由此渡江北上十分便利,包括现丹徒区高桥镇以及扬州江都的部分区域,当时隶属镇江县,分为南老洲、北老洲和新洲,与江都县交界。
新四军挺进纵队一到苏南,就控制了新老洲,将这座沙洲打造成了新四军部队调遣、物质调运的重要跳板。
但这样一来,新老洲就成了日军的眼中钉,一有机会就纠集汽艇过来搞“清乡”大扫荡。
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正步步向彭克所在的前线医院逼近。
1940年,彭克在新四军挺进纵队卫生队工作担任护士排长
1940年11月23日,张藩、彭克于江苏海安结婚留影
01
1939年12月的一天深夜,日军的汽艇突然包围了新老洲。
前线医院的护士们,听到汽艇的“突突突”马达声,知道鬼子来了,赶紧把重伤员分散到老百姓家隐蔽起来。彭克和另外两名护士也化装,戴上头巾,打扮成当地妇女的模样。
第二天,日军挨家挨户进行拉网式搜查,三个护士被游击队司令员的妹妹藏到她家阁楼上。
躲了三天,到了第三天下午,乡亲们以为日军走了,就出来到河边透口气。三个女护士听到大家都出来了,也跟着来到了河边。
谁知刚到河边,没想到日军杀了一个回马枪,又朝河边方向来了。
老百姓一哄而散,熟门熟路,一下子全不见了。
彭克和同伴慌不择路跑到一片开阔地,四面都是农田,只有两间破草房,草房里面黑乎乎的。
草房里放着一个揺篮,一个婴儿躺在里面,哇哇大哭。
彭克抱起孩子,这孩子止住了哭声,彭克让其中一个护士抱着孩子,坐在里屋的床上,放下蚊帐。又让另一个护士坐在灶台边,用一个大筐把她罩住。彭克则蹲在灶台后面,拿着手枪,从灶台墙上的小窗户看着外面。
大筐里面的女护士吓得浑身发抖,发出悉悉的声响。彭克对两个同伴说:“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要准备牺牲,你们不要抖,抖出声音给鬼子发现就是死路一条。”
女护士定了定神,果然不抖了。
过了一会儿,一队日军来了,手上端着明晃晃的刺刀。
一个日本兵走到门口,伸头进来望望就出去了,又一个伸头望望又走了……
十几个日本兵依次把头伸进来,但心眼都比较足,没有一个拿自己的命开玩笑,敢走进屋。
前后20多分钟,孩子竟然也没有哭一声。
日军走了,天也渐渐暗了,三人松了口气,把孩子放回摇篮里,这个孩子这才又大哭起来。
三个护士估摸孩子的父母也该回来了,就摸黑出来,准备去找大部队。
下半夜,她们半路上碰到一个新四军的侦查员,告诉她们,今晚有只船要过江,于是她们三个就到了江边等船。
下半夜,她们终于坐上渡江的小船,逃出了扬中县,向北找到了大部队。
日本兵每天拉网式的搜索,很多战士被困在岛上,躲在竹林里或草丛里,部队每天深夜派一只小船,接人转移到岛外,用了十几天才转移完。
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令彭克终生难忘。
扬中事变后,彭克冒险又回到新老洲给几十个伤病员疗伤,在老百姓的配合下,她每天挎个蒙着布的竹篮子(篮子里放着换药的药品、器械、纱布和药棉),挨家挨户的给伤员换药,由于鬼子清乡耽误了治疗,多数伤口化脓,生出很多蛆虫,她就用手一捧一捧往外掏,在清洗上药,经过治疗,几十名伤员全部恢复健康,伤愈归队。
抗日根据地女民兵在练习射击
02
还有一次,在郭村保卫战前夕,彭克带领几名医生、护士和100 多名伤病员,住在距离郭村几公里外的野田庄大庙里。
那天下午,敌人把大庙团团包围,由于不知道庙里新四军的底细,犹犹豫豫的不敢轻易进攻。
一直拖到晩上,敌人才发起进攻,新四军所有人员包括轻伤员都参加了战斗。
战士们将手榴弹集中起来,埋伏在墙外壕沟里,敌人一靠近,就将一排手榴弹扔过去,高喊“冲啊!杀啊!”,打退了敌人几次进攻。
敌人以为里面有大部队,就在大庙周围点起篝火,准备天亮再动手。
情况万分紧急,彭克派一名战士摸黑出去请求部队救援。
深夜,彭克一个人慢慢摸出去查看敌情,篝火边上,敌人的脸都看得清清楚楚。
突然,一记冷枪从远处打来,子弹竟擦胸而过。
天刚蒙蒙亮,敌人又开始进攻。
在危急时刻,救援部队及时赶到,救援部队和庙里的新四军里应外合,打得敌人死伤无数,并俘获大批俘虏。
彭克和伤病员又一次化险为夷。这次战斗,前线医院受到了新四军军部的表彰。
后来,彭克遇到了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参谋长张藩,叶飞为他俩牵线做媒,婚后,两人生了6个孩子。
解放战争时期,彭克历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总门诊所所长、第二十九军卫生部材料科副科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进入上海军医大学学习,1955年转业,历任南京军事学院中心门诊部中医针灸科负责人,南京医学院医疗保健科科长,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办公室副主任。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