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冬天,在吉林省通化县内,正在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一幕。
只见三千名日军穿着单衣,哆哆嗦嗦跪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城墙上,随后便像“下饺子”一样,一个个被踹进了冰河中。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执行这一决策的人却是一名朝鲜将领。在此之前,他不听劝说,坚决要处决这些日军,并表示即使背上骂名也在所不惜。
这些日军究竟做了什么,会让这名将领这样对待他们?而这名朝鲜将领又究竟是什么身份?
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
这名将领名叫方虎山,他出生于1916年的朝鲜半岛。在少年时期,他目睹了日军在中朝边境实施的恶劣行径,由此开始对日军产生强烈的厌恶情绪。
后来他的家乡被日军完全侵占后,他便一路逃亡到了我国东北定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的爱国人士纷纷组建了抗日游击队,开始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抗争。
而此时刚满十五岁的方虎山为了保家卫国,也加入到了武装队伍中。
那时的他不仅年纪小,中文说得也不是很流利,所以大家为了照顾他,经常派给他一些轻松简单的工作。
但倔强要强的方虎山却并不愿意待在大后方,他希望自己能早日练得一身本领,为打击日军贡献力量。
于是他多次向上级申请到前线战斗。最终在他不懈的坚持下,上级同意了他的要求。
岂料,初次参加战斗的方虎山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每当冲锋号吹响时,他便总是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率先砍倒敌人的先头部队。
而当他每次落入敌军的包围圈时,他也总是能凭借勇气和智慧突围出来。
渐渐地,随着他的战功越来越多,上级也开始对他重视起来。
到了1936年,日军已占领整个东北,战斗形势也愈加紧迫起来。组织认为训练和培养东北的抗日游击干部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时刻。
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派一批干部前往苏联进修。
又考虑到当地有大量的朝鲜侨民,为了团结和组织他们,组织便决定派方虎山也前往苏联。
虽然此时他的资历算不上高,年纪也还太轻,但胜在他能力出众,表现出色。
就这样,方虎山来到了莫斯科进修。学习过程是枯燥又艰难的,他不仅要学习中文,还要学习俄文,还要努力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
一开始他的成绩总是垫底。每次成绩单下来时,教官们总是摇头叹息,劝说他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回去换一个更合适的人过来。
但方虎山却不愿放弃,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埋头学习。白天学军事知识,晚上就恶补两门外语,每天睡觉的时间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
好在,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的付出终于见到了成效,军事理论和实战训练的成绩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1939年,刚刚毕业的他坐上了从莫斯科前往新疆的火车。
艰辛的战争岁月
原本他们打算的是从新疆转车前往延安。
结果当时因为新疆国共合作的形势不太好,国民党官员盛世才百般阻挠方虎山等人进新疆,这就导致方虎山等人在新疆滞留了半年的时间。
直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郑英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以中学教员的身份亲自将他们从新疆带到了兰州,这才让他们脱离了危险。
不过彼时兰州的形势也不太乐观,国民党的封锁依旧非常严密,他们在暗中到处抓捕我军人员。
最后还是方虎山和其他同志装扮成了谢觉哉的侄子和外甥,才得以顺利离开根据地,来到延安。
不久后,方虎山便被安排到了抗日军政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期间,毛主席等一众中央领导前后到过学校讲话,为大家传授战略思想。
方虎山不禁被主席的雄才大略以及高远的军事见解深深折服了。
后来,主席还特意接见了他们这些外国将领,肯定了他们为两国团结抗日做出了榜样,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方虎山深受鼓舞,下定决心要将侵略者赶出中朝两国。
原本他们的计划是在毕业后便回到东北抗日。
但不幸的是,就在他们即将出发时,突然传来了东北抗日联军遭到重创,队伍被打散的消息。考虑到东北的形势已经极其危险,因此方虎山便留在了延安地区的作战部队中。
当国民党开始对整个陕甘宁解放区进行封锁时,方虎山便与乡亲们一起投身到了大生产运动中,开始挖窑洞、开荒种地、喂猪养牛。
虽然非常辛苦,但方虎山从未喊过累,而是与战友们以及乡亲们打成了一片。
解放战争开始后,方虎山被编入朝鲜义勇军延安部队,来到东北转战。
彼时的东北流寇乱窜,贼伙依旧横行。方虎山奉命前往通化,并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战斗。
到1946年为止,方虎山消灭了贼伙五百余人,改编了一千余人。至此,通化地区的大股地方势力都被消灭,为保卫百姓的安危扫清了一大障碍。
然而,随着我军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根据地也越来越大,国民党又开始在暗中筹划阴谋。
到了年底,通化战俘营中的日军战犯在国民党的挑拨下发生了动乱,形势一时危急起来。
方虎山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带着部队来到了战斗前沿。
虽然敌人筹谋了很久,准备也很充分,但方虎山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能力,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平定了局势,五百多名日军被消灭,三千人被活捉。
当时末代皇帝溥仪的奶妈也在战俘营中,最后死在了炮火中。
那时我军一直有优待俘虏政策,但方虎山却坚决要将这剩余的三千人处决。
底下的战士们纷纷劝阻他,但他始终不为所动,并表示自己宁愿背负骂名也要这么做。
其实他这么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原因的。
为战友报仇雪恨
当年这些沾染中朝两国人民鲜血的战犯被俘虏后,我军放下了以往的仇恨,不计前嫌地给予他们优待。
甚至为了让他们改过自新,还让日本军医参加了医护工作,并对他们信赖有加。
结果,他们不但不领情,还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他们在暗中与国军联合,获取了大批枪支,毫不留情地杀了一直照顾他们的管理人员。
甚至那些日本军医都拿起了救死扶伤的手术刀,刺向了我军的伤员。
方虎山不是没有给过他们机会,但他们依旧执迷不悟。若是这次不严惩他们,往后类似的事情还会上演。
因此,不久后,他便让人扒掉了他们的外衣,将他们带到了零下三十几度的城墙上,像下饺子一样将他们一个个踹进了冰窟窿里。
这次事情结束后,剩余的日军战俘再也没闹过事。不过方虎山也确实因此受到了上级的批评。
原本上级想要好好惩治他一番,但百姓们听说此事后纷纷为他求情,其他将领们也纷纷表示要分担他的过错。
而中央在听取了人民的意见后,又念在他反思的态度较好,最终并没有太过惩罚他。
后来方虎山又率领部队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以及辽沈战役,为解放全东北作出了巨大贡献。
等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随部回到了家乡,与志愿军并肩作战,重创了美24师、25师。
方虎山将军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做着贡献,他将一生的血汗都奉献给了两个国家,是当之无愧的虎胆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