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陈梦妤 每经编辑:魏文艺

4月21日,中国建筑(SH601668,股价5.46元,市值2256亿元)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中国建筑董事长郑学选,副总裁、财务总监黄杰,副总裁吴秉琪等出席。

房地产是这场业绩会的绝对主角,相关提问几乎都围绕着房地产展开,“好房子”则是管理层口中的超高频词汇。

2024年,中国建筑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4219亿元,同比下降6.5%;合约销售面积14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4%;实现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下降0.8%;实现毛利529.3亿元,同比下降5.9%。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新购置土地75宗,期末土地储备7718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新增土地储备全部位于一线、强二线及省会城市,土地储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们2024年新获取的土地,90%以上位于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且多为高端改善产品。特别是位于北京、上海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多个高端改善盘入市,所以我们的销售单价同比增长,且销售情况良好,在整体销售面积下降的情况下,带动了今年1~2月合约销售额的合理上升。”吴秉琪在业绩会上指出,总的来说,公司在手货值规模非常充足,货量结构也相对合理。目前,市场面也有很多积极的变化,公司将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来源:中国建筑2024年度报告


地产板块是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总结2024年业绩时,黄杰提到,主要受地产深度调整影响,公司利润总额承压下行,全年实现利润总额800.4亿元,同比下降13.9%,其中,房地产业务实现利润总额236.3亿元,同比下降34.1%。房建及基础设施等业务实现利润总额596.1亿元,同比增长1.1%。2024年公司毛利率达到9.9%,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房建业务和基础设施业务毛利率提升0.1和0.2个百分点。

在回答关于利润下滑的提问时,黄杰进一步解释,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建筑板块和地产板块。建筑板块利润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

“受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公司的地产板块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1%,是公司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黄杰表示,“但我们也做了一些比较,从整个地产行业来看,这一利润仍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下一步要投资好项目,深耕核心市场、核心区域,以有现金流的利润作为投资的主线,做到投得出去、收得回来”。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4219亿元,同比下降6.5%;合约销售面积14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4%;实现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下降0.8%;实现毛利529.3亿元,同比下降5.9%。


来源:中国建筑2024年度报告

黄杰表示,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当前的形势下,健康的现金流甚至比利润还要重要。

他进一步解释,在现金流方面,2025年公司将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加强政府化债,把该收回的钱收回来;二是加强资产盘活,把在手存货卖出去;三是加强投资管控,把收回的钱花在刀刃上;四是加强精细管理,把手里的钱高效的周转起来。

“公司将紧跟各地稳楼市的政策,坚持随行就市,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对于重点难点的地产项目,一项目一策,研究去化措施,同时用好国家专项债回收存量房的政策,探索各种创新的模式,盘活地产存货。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推进保租房REITs等金融手段,拓宽资产盘活的渠道,努力将账面存货变成真金白银。”黄杰表示。

他还强调,一定要把有限的、宝贵的资源花在质量高、效益好、回款及时的好项目上。对于回款差的单位和地区,将审慎地拓展新项目,努力实现销售回款和投资付款的良性的循环。


聚焦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优质地块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新购置土地75宗,期末土地储备7718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新增土地储备全部位于一线、强二线及省会城市,土地储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中,中海地产新购置土地22宗,新增土地储备416万平方米,购地金额806.1亿元;中建地产(即中建壹品、中建智地、中建东孚、中建信和、中建玖合等)新购置土地53宗,新增土地储备466万平方米,购地金额579亿元。在这些新增土储中,北京排名第一,购地金额593亿元,金额占比42.8%;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规模占比25.5%。


来源:中国建筑2024年度报告

对于今年的拿地规划,中国建筑管理层表示,将进一步改善土地储备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动能。

第一,持续关注公开市场,聚焦国内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配套齐全、住宅为主的优质地块。深耕核心城市和优势区域,发掘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获取优质项目。第二,紧盯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历史风貌保护等多元化的土地获取方式。第三,积极参与各地的保障房投资建设,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交流,积极了解研究各类保障房的实施模式,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吴秉琪表示:“从行业来看,随着很多高价地块进入结算周期,以及部分同行也在进行以价换量,近两年利润率呈现了下降甚至筑底的趋势。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企稳,供需关系的持续改善,市场信心会逐步修复,部分城市也会呈现量增价稳态势,回报率有望回归到行业正常水平。”

“目前看来,行业整体还是承压的,公司地产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同样面临着较大压力,但更多新的机遇和增长动能也在出现。”吴秉琪说,我们将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聚焦“好房子”建设,提升产品的议价能力,推动地产业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利率水平稳中向好。

对于下一阶段发展,管理层表示,“十五五”期间,在公司的地产业务方面,仍将紧跟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等重要战略,持续提升在全国重点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进一步提高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推动产品迭代更新,为老百姓建造真正的“好房子”,来推动地产业务持续扩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