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4月20日下午,由中国作协社联部主办,河北省作家协会、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承办,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协办的中国作协第三届全民阅读季“科幻阅向未来——新科技时代的科幻文学”论坛在唐山师范学院举行。中国作协社联部副主任丰玉波,唐山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马丽贞,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丁新龙,以及郑军、王卫英、超侠、杨平、徐彦利等科幻作家、评论家与会。活动由唐山师范学院团委教师朱笑颜与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陈柳岐主持。



丰玉波致辞

丰玉波在致辞中谈到,中国作协积极参与并支持科幻文学事业发展,支持培养科普科幻人才,促进科学与文学的交流互鉴。“此刻,站在唐山这座历经百年工业文明淬炼、如今正焕发创新活力的城市,面对人工智能、航天科技、宇宙探索等重大命题的文学表达,我们既体会到科技浪潮的澎湃激荡,更感受到科幻文学创作直指未来的精神力量。”他表示,当前,量子计算突破认知边界,深空探测拓展生存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创作生态。这些变革既为科幻文学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素材富矿,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待科幻作家们既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又要以开放的视野拥抱科技发展的前沿课题,用文学之笔勾勒科技发展的图景。就像唐山从工业重镇向创新之城转型,科幻创作同样需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寻找突破。希望参加此次论坛的唐山师范学院的同学们能够在交流活动中有新的启迪和收获,激发想象力和阅读科幻文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今后,中国作协社联部也将持续支持科幻文学创作与阅读,让更多人通过科幻文学点燃科学梦想,助力中国故事在宇宙尺度的想象中焕发新生。



马丽贞致辞

马丽贞在致辞中说,科幻文学恰似破晓的启明星,在科技文明与人文精神的交汇处绽放异彩。此次论坛各位科幻作家不仅带来科幻文学的创作心法,更将分享叩问未来的哲学思辨和科技时代的生存智慧。希望此次论坛和作家们的思想交锋,在年轻心灵播下探索的火种,为科技强国梦注入文学动能;也希望每位与会者都能带着星际航行的勇气、穿越时空的睿智,共同书写属于中国的科幻史诗。

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郑军在创作中一直坚持科幻与现实背景结合,他认为随着科技进步,现实与前沿科技相碰撞,科学技术在小说中将逐渐只是一个道具或者背景,但科幻文学中的主题、价值观、情绪价值等是可以永恒的。比如凡尔纳的作品,其中的科技设想虽然已经实现,但仍不过时,仍然畅销,是因为其体现的科学理念是长盛不衰的。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幻分社社长王卫英认为,现实科技跟科幻之间关系正在融合,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科技在前,还是科幻的想象在前面,但因为人类是有梦想的,科学的发展是人类梦想的实现,所以“科学想象造未来”。在科幻作品里面,基于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想象,对于科技创新能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科技现实与科学幻想之间的关系是互动互促、相辅相成的,未来的科幻文学创作也应如此。

科幻作家超侠表示,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科幻作家不能只是研究普遍的科学技术,而要关注目前世界最高精尖的前沿科技和科学发现,并在新的技术前沿进行更高端的想象,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产生有创意的科幻作品。新的科幻,“要有脑洞有震撼,一定要让人在科学想象力的审美上有更加惊奇之感才是科幻之美”。

中国科普作协理事杨平谈到,未来的科幻作品将呈现跨媒介叙事,同时会拥有文学性的表达。传统认识上,将文学看作是多种叙事的源头,比如先有小说,再改编成电影、动漫、游戏等;但在未来,创作者利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直接创作多媒体形式的作品,文学已经不再是叙事的源头,而变成跨媒介叙事当中的一种元素,但科幻思想和审美仍会在其中呈现。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徐彦利认为,人类的科幻创作更关注于人的独一无二性,这是AI无法取代的。所以这个时代的科幻文学更加考验创作者的想象力与感悟力,带着人类独有的思想感情和烙印。AI有文学技巧,但更多可能只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同类模仿,其独创性还远远无法与人类相比。“作为人来讲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我们都认不清自己。”她希望年轻的创作者真正靠头脑和情感去创作,不断历练、锤炼语言、投入思想,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科幻作品。



赠书仪式

活动上,丰玉波代表中国作协社联部向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赠送了各位作家的作品,丁新龙代表图书馆接受赠书。

来源:中国作家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