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转转载自中国作家网,作者虞婧
4月16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改稿会在京举行。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贺绍俊,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黄宾堂,《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评论家张鹏禹,该书作者张继,作家出版社终审左昡、编审兴安、编辑赵文文等参加改稿会。会议由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主持。
继长篇小说《乡村爱情》、短篇小说《杀羊》等作品后,《驴的喜剧》(暂定名)是张继延续自身独特风格的又一力作。该作于2024年在《中国作家》发表,并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全书共28万字。小说以影视公司马总和小桥村村民携手克服困难、创业致富的过程为主线,展现了村民价值观的转变,表现了人与自然、乡村与城市的多重互动,勾勒出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艰难征程与宏伟图景。
贺绍俊指出,《驴的喜剧》(暂定名)呈现出喜剧化的幽默风格,兼顾了可读性与深刻的洞见,诙谐而不尖刻,为书写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角度。他认为,作者可以坚持这一特色,加强艺术化的幽默风格,从完善部分人物和修改爱情故事两个方面进一步整合情节、突出主题。同时,也要警惕滑向油滑、低俗,把握好两性描写的分寸和必要性。小说在酌情删减部分不必要情节的同时,也应完善何小雨、马六甲、小花等人物形象,重新梳理其爱情的发展过程,使爱情桥段与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紧密联系。“改写情节的一条重要线索,是将人物的‘戏’牵动起来,让人物形象围绕故事内涵展开,更好融入乡村巨变之中。”
张鹏禹肯定了《驴的喜剧》(暂定名)以乡村“反哺”城市的方式书写乡村振兴这一做法:“小说反映了农民主动参与城市创造、分享城市改革发展红利的心理预期,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城市的补贴。这既表现了现代农民价值观的转变,又呈现出乡村振兴的真实样貌。”同时,他也建议在保留小说优点的基础上,加强筹款投资等情节的逻辑性和现实可行性,增强小说的真实感。
黄宾堂从小说人文环境的角度,建议小说围绕“驴产业”这一核心,挖掘更多有关“驴”的历史传统与细节,更好打造文学地标。“小说中提到小桥村从清朝开始就有养驴的历史,成为了村子的地方特色,应在更多细节处表现出村里人养驴爱驴的传统。”他建议可以从村中老人、养驴专家何四爷这一人物入手,增加何四爷的戏份,提高何四爷在小说中的地位,为马六甲继承村里的养驴产业做足铺垫,既增强了情节的合理性,也能够更好地突出产业特色。
宋嵩从地域特色和次要人物两个角度提出修改建议。他认为,小说中可以加入更多反映地方性格、风土人情的细节,使小说的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鲜明。同时可以在次要人物上多做文章,使人物形象更多元,故事整体更加真实、可信。
左昡在发言中探讨了作品的女性形象塑造,以及乡村巨变的深度刻画。她首先对张继的创作能力表示高度认可,尤其是在“山乡巨变”主题的融入上。接着,她强调了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王小花这一角色。乡村巨变不仅是乡村人物的回归,更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她认为,王小花作为新时代走出乡村的女性代表,可以作为这种互动的载体,展现乡村女性在城市中的奋斗和成长。同时,她还强调了乡村儿童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建议增加一些关于儿童的描写,特别是儿童与驴的互动,以展现乡村传统在新一代中的延续。
兴安肯定了小说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的独特性,认为这个计划需要一部喜剧,而《驴的喜剧》(暂定名)应运而生。张继延续了自己的短篇小说《杀羊》以及电视剧《乡村爱情》的幽默风格和对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是作者从电视剧回归小说创作的第一部作品,让人惊喜。作者笔下的人物真实鲜活夸张,富有典型性,在故事中又融入的抖音、热搜、直播等现代元素,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生活的与时俱进,这些元素应该保留并进一步强化。他还指出,小说创作不应完全拘泥于现实,而应有作者的理想和预期,他建议作者在修改作品时,不要被现实束缚,而应保持作品中的理想和乐观精神,让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颜慧在总结发言中感谢与会专家对《驴的喜剧》(暂定名)做出认真细致的审阅和评析,并从不同角度提出极具价值的修改建议,不仅帮助发现了作品当中的问题,也指明了作品进一步改善的方向。希望作家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化特色,打磨出更鲜活、更优秀的作品。
聆听了改稿会上专家们的审读建议,张继倍受鼓舞,对作品的后续修改获得了很大启发。他对改好这部作品充满信心,表示将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在认真消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沉下心来修改,让《驴的喜剧》(暂定名)经得起读者和时间的检验。
与会专家合影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小红书|新浪微博|今日头条
让文学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