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云上胶州”



在胶州市胶莱街道冲角埠村,有一位名叫杨秀花的普通村民,用二十载的光阴,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她以柔弱之躯,扛起家庭重担,用无私的爱与坚定的责任,温暖了亲人,也感动了乡邻。


命运突变,柔弱双肩挑重担


2003年,命运的阴霾悄然笼罩了杨秀花一家,她的父亲突发中风,生活瞬间陷入困境。彼时,兄弟姐妹皆在外地,照顾父亲的重任便如千钧巨石,沉甸甸地落在了杨秀花一人肩头。为了能时刻陪伴在父亲身边,她毅然从冲角埠村搬到父亲所在的南王珠村,还开了一家化肥门店,一边维持生计,一边侍奉双亲。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村庄,杨秀花便已起身,为年迈的父母准备早餐。面对体重近两百斤的父亲,瘦弱的她每次将父亲从床上扶起、挪至轮椅,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洗脸、注射针剂、喂饭、吃药、收拾家务......一系列繁琐的日常事务,她都做得有条不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风雨相伴,二十年孝心未改


时光匆匆,2017年,父亲的中风病情再度加重,全身瘫痪在床,吃喝拉撒皆需他人照料,且又患有糖尿病,饮食挑剔。杨秀花却没有丝毫退缩,她变着花样为父亲准备饭菜,无论寒暑,坚持为父亲泡脚、擦洗身体。父亲便秘时,她不嫌脏累,耐心地为父亲使用开塞露;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后,情绪多变,时常无端发脾气,她也总是默默忍受,用包容与爱给予父亲无尽的关怀。

祸不单行,2021年,母亲又因胃癌晚期卧床不起。两位瘫痪老人,让杨秀花的生活愈发艰难,但她与姐妹携手,咬牙坚持,精心照料。为了让母亲在最后的时光里过得舒心,她想尽办法做母亲爱吃的饭菜,陪母亲聊天解闷,直至母亲安然离世。她常说:“父母恩情似海深,孝敬父母,天经地义。”这份质朴的信念,支撑着她走过无数个艰难的日夜。


爱无止境,温暖传递千万家


杨秀花的善良与爱心,就像春日暖阳,不仅温暖了自己的小家,还照亮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小叔是聋哑人,无儿无女,独自生活在养老院。小叔有事时,养老院第一个联系的就是杨秀花。她也总是不辞辛劳,隔三岔五就去探望小叔,带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还有各种日用品。小叔患有肺结核、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经常需要住院治疗。每次住院,杨秀花都跑前跑后,帮忙办理住院手续,每日准时送饭、悉心照顾。小叔去世后,按照农村的送葬传统,她以义女的身份,为小叔操办后事,送小叔最后一程。

她的爱心还延伸到了邻里之间。当得知隔壁村的王大爷和自己的父亲患了同样的病,杨秀花二话不说,主动登门拜访。她坐在王大爷家的炕头,耐心地向王大爷的子女传授照顾老人的技巧和经验,从饮食搭配到日常护理,无一遗漏。看到王大爷家经济困难,她在临走时,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辛苦干农活挣来的500元钱,塞到王大爷儿子的手中。王大爷的儿子眼眶泛红,泪水夺眶而出,而杨秀花却说“我虽然家境也不富裕,但这是我前些日子帮人家干农活赚的500元钱,我能帮就帮一把,你拿着这些钱给您父亲买点营养品补一补”。

杨秀花,这位扎根乡土的平凡农村妇女,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人间至情镌刻在岁月长河之中。在家庭中,她是无可替代的顶梁柱,以柔弱身躯为双亲撑起安稳天地;在社会里,她是孝道传承的标杆,用点滴善举诠释着人性至善。她不仅守护了自己的家庭,更成为了和谐社会的生动注脚,激励着无数人在传承美德、践行大爱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胶州融媒报道

编辑:张文彬

责任编辑:孙海




重要提醒

鉴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粉丝需经常留言和点亮“在看”“点赞”,才能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所以,请将“云上胶州”加为星标并点亮页面下端的“在看”“点赞”,确保每天收到最新鲜、最重要的胶州资讯。

新闻线索、广告合作:

0532-82201860

别忘了点亮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