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一篇题为
《遵从的自主性建构:基层政府创造性执行的内在逻辑》的
文章登上《求实》杂志
将彭州市濛阳街道的治理实践
推向全国视野
这个曾因物业撤场
陷入“瘫痪”的安置小区
用两年多时间
完成了一场从“政府兜底”
到“居民自治”的蜕变
更以“信义治理”为内核
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濛阳街道的探索
不仅破解了拆迁安置小区的治理难题
更展现了基层治理中
“柔性的智慧”与“信任的力量”
困境
当“政府兜底”变成“双输困局”
柏桥花园小区是濛阳街道典型的拆迁安置小区,住着附近14个村的610户居民。多年来,物业服务一直由政府财政买单:保洁员每日清扫、大门设安保值守,居民无需缴纳一分钱。然而,这种“全包式”服务却埋下隐患——居民习惯了“等靠要”,对小区管理建设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2022年,濛阳街道试图撤出物业公司,希望激发居民自治。结果却事与愿违:垃圾成堆难以下脚、盗窃频发、秩序混乱,居民怨声载道,争吵不断。“那段时间,社区办公室的电话被打爆,全是投诉。”濛江社区干部回忆道。更棘手的是,当街道提 出先组织收取物业费,再引入物业并导入信托制 时,居民直接堵在社区门口:“政府以前都免费,现在凭什么让我们交钱?”
“政府兜底”看似省心,却让居民失去了参与治理的动力;而撤出物业的方式又因缺乏过渡机制,导致自治能力“真空”。如何打破这一循环?濛阳街道意识到:治理转型不能靠“一刀切”,必须找到居民需求与政策目标的交汇点。
破局
“柔性创新”化解“硬性矛盾”
面对居民抵触,濛阳街道没有急于推进,而是组织社区干部和治理骨 干学习成都市其他典型案例的经验,学习后 ,他们看到:通过信托制物业,小区公共收益透明可查,居民满意度非常高。
“但成都的小区多是商品房,居民素质高、缴费意识强,我们安置 小区能照搬吗?”濛江社区干部有个这样的疑惑。经过讨论,街道决定组建柏桥花园小区自治专班,全程跟踪指导小区自治工作。
社区党委 以小区党支部为切入口,挖掘 筛选 出了以老党员周玉成(周叔)为主任的自治委员会成员 5名,微网格长20名。 最终小区在社区党委引领及自治委员会带领下,组建了保洁及治安等自治队伍,迈出了自治第一步 。
“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干,觉得吃力不讨好。”周叔坦言。为此,街道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委员会成员提供培训,并通过街道实施的“启濛争优”项目给予自治队伍赋能孵化支持:如何制定议事规则、如何公开账目、如何与居民沟通……“学了才知道,自治不是大包大揽,而是让居民自己决定怎么花钱。”委员会成员李大姐说。
小区治理需要资金,但直接收费阻力太大。濛阳街道发现,柏桥花园附近有一块闲置多年的荒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街道联合自治委员会提出改造方案:将荒地平整为停车场,收入归小区自治基金。
蝶变
小社区里的“治理奇迹”
有了资金支持,自治委员会首先整治环境:清理楼道杂物、补种绿化、规划停车位,还利用街道争取的专项资金,增设公共设施。
如今,这些地方成了居民最爱去的角落:春天赏花、夏天乘凉,孩子们在彩绘墙前嬉戏拍照。“以前躲着走,现在抢着来!”居民刘阿姨笑着说。
为了打破居民间的隔阂,自治委员会策划了一系列活动, 在小区门口划定摊位打造“微市集”,居民可免费摆摊卖蔬菜水果、手工艺品,既方便生活又促进交流。
端午节包粽子、中秋做灯笼,自治委员会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让老年人和年轻人打成一片。“通过这些活动,我才知道隔壁住的是退休教师,对门大姐做泡菜一绝!”年轻居民小陈说。
如何确保资金透明?小区引入第三方会计公司,每季度在小区公告栏和微信群公开收支明细,除了线下公示,还在天府市民云的“信托/透明物业公开信息平台”线上公示,接受全体业主监督。同时,小区还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投票选出,负责保洁、安保等服务的招聘与监督。“钱花在哪里、效果如何,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周叔说。
回声
老百姓的“真心话”
“以前觉得‘自治’是口号,现在才知道是‘实招’!” 居民张大姐提到:“以前垃圾乱扔没人管,现在委员会每天巡查,环境好了,住着也舒心。”
商户老李说:“停车场建好后,来买菜的人多了,我的小店收入翻了一番!”而正在小区里带娃玩耍的周大姐提到: “小区增设了很多便民设施,这些地方都成了我和孩子的亲子乐园,带娃再也不愁没地方去了。”
“信任是互相的,街道真心为我们考虑,我们才愿意配合。”自治委员会周叔满脸笑容地告诉彭彭。
让治理“有温度”,让社区“有灵魂”
濛阳街道的信义治理
没有宏大的顶层设计
却用细腻的“绣花功夫”
织就了一张充满温情的治理网络
基层治理的核心
不是冰冷的制度
而是人的联结
不是政府的“独角戏”
而是全民的“协奏曲”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377期
文字:品鉴彭州 濛阳街道 梁丹
图片:品鉴彭州 濛阳街道 乔刚
编辑:梁丹 责编:刘代萱 编审:杨华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