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4月20日,在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的未来乡村教育交流季上,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国务院原参事汤敏表示,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最后的根,一旦割断乡村孩子的根,就难以复苏,一旦乡村失去了教育,其振兴之路将愈加艰难。只要改变思维、重新布局,乡村教育大有可为。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乡村学生数量从2013年的3120万下降至2021年的2240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在演讲中提到,自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农村进城务工人口大量增长,他们之中多以青壮年、有知识的青年为主。很多人把自己的子女带到务工地就读,客观上减少了农村学校的生源。

与此同时,郑新蓉谈到,随着农民进城和择校趋势的加剧,留在村落小学的孩子只能接受低水平的教育。这种现象削弱了农村教育的质量,也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对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和工作机制。

对于乡村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具体变革举措,汤敏表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显著,其学习效率远超人类,且迭代迅速,可能加剧城乡教育差距。对此,教育应转向个性化学习,利用AI分析学生模式,提供定制课程;倡导黑客式学习,鼓励自主和创新;推广混合式学习,结合线上线下和AI辅助。教师角色也要转变为促进者和引导者。

演讲中,汤敏以深圳零一学院为例,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深圳零一学院由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动创办,成立于2021年。深圳零一学院每年选拔200—300名最具创新潜质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作为学生研究员,通过现有高等教育招生体系进入各高校,成为学历—学位学生。学院牵头实施“基于重大挑战性项目问题的开放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院士、教育家参与。致力于打破传统教育壁垒,推动教育范式变革。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则提出,乡村教师教学负担重,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少,但他们却承担着大量孩子的教育任务。通过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可以缩小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的差距。同时,要提高乡村教师薪酬,以吸引更多人留在乡村教学。政府还要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将产业链转移到乡村,让孩子与父母更好地团聚,共同成长。


田进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