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尤利娅·斯维里坚科宣布,乌克兰和美国已就关键矿产合作达成框架协议,双方将在24日正式签署。目前双方正筹备成立专项投资基金,用于乌克兰战后重建。

特朗普随后高调宣称,美方将"很快"获得俄罗斯的官方回应。

在特朗普看来,他顺利的得到了自己想到的稀土,而俄乌之间的和谈正在稳步进行中,全面停火已进入倒计时,但现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从目前情况来看,俄乌冲突一时半会结束不了,至少今年内难以实现。

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酝酿一场重大的行动。近日,俄罗斯短波电台UVB-76近期频繁发送加密信号,这个隶属俄军总参谋部的神秘电台自冷战时期就承担特殊使命。监测数据显示,本次信号包含"狐狸斗篷"暗语及"NZHTI-33702-NEPTUN-66-52-20-75"序列代码。



此类异常活动往往预示着重大军事部署,而俄媒近日的报道中也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从中可以得知,此次俄军的行动内容可能涉及核力量调动、潜伏特工唤醒或战略性突袭准备。

一切都说明,俄罗斯要的不仅仅是五个新地区,还有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两大港口。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报》披露,俄军总参谋部已制定夺取敖德萨战略港口的"混合战争"方案。不同于传统阵地战,此次计划融合认知作战、特种突袭、弹道导弹精确打击等多维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俄媒反复强调敖德萨和俄罗斯的历史渊源,称其为"新俄罗斯计划的地缘支点",海暗示可能采取非常规手段实现控制。

敖德萨地区存在规模可观的亲俄地下网络,一旦俄军逼近城市外围,潜伏人员可能发动突袭夺取关键设施。



这种里应外合的作战模式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已有先例,有情报显示,乌军第95空降旅等精锐部队内部出现动摇迹象,部分官兵被指和俄方有暗中联系。

俄军持续对乌能源基础设施实施导弹打击,导致全国供电系统陷入半瘫痪状态。敖德萨居民向媒体透露,该市日均供电时间已缩短至4小时,供水系统时断时续。

这种民生困境正在消磨民众斗志,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以和平换光明"的呼声,持续恶化的生存条件可能成为压垮抵抗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纽约时报》最新社论披露,白宫内部开始讨论"用敖德萨换筹码"的方案。尽管官方矢口否认,但五角大楼推迟军援、特朗普频繁施压乌克兰等迹象,已经印证着这种战略妥协的可能性。

俄罗斯还在策反当地人,社交媒体上涌现了大量历史影像和文化分析,强调敖德萨和俄罗斯的百年渊源。还有宣传“敖德萨将不战而降”的。俄罗斯卫星网表示,在乌军第95空降旅等部队中,已经有不少士兵支持俄罗斯,甚至再找机会推翻泽连斯基。



通过强攻敖德萨,俄军将彻底切断乌克兰黑海通道,而乌克兰如果丢了敖德萨,将不得不投降。

乌克兰现在是垂死挣扎,在西方盟友支持下,乌克兰成功研发的"三叉戟"激光武器系统首次公开测试。

激光武器是通过聚焦高能光束持续照射目标,使其表面温度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熔点。自主研发的激光武器系统当前功率覆盖10-50千瓦范围,具备2公里有效杀伤距离,单次发射成本控制在数美元水平。但该武器系统目前存在明显技术局限:需人工操作完成瞄准追踪,对抗无人机集群攻击时反应速度受限;现有能级尚难以有效拦截超音速飞行目标。若要实现击落巡航导弹所需的兆瓦级功率输出,仍需攻克高密度能源供给与高效热管理两大核心技术难题。

事实上,除非美军能够倾囊相助,否则乌克兰做再多也是徒劳。



乌克兰现在最大的问题,除了武器稀缺,还有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泽连斯基近日接受采访时,公开了伤亡数字:1.3万平民丧生、10万军人阵亡。

要知道,乌克兰战前的总人数也不过4430万人,三年多的战争下来,实际控制区仅剩不足2800万人。按照联合国统计,超过850万难民外逃,相当于每5个乌克兰人就有一个被迫离开故土。

为了征兵,泽连斯基已经把征兵年龄下限已降至17岁,上限推至43岁,就连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和残障人士也被纳入动员名单。

如果有人不想去战场,政府会强行抓人,在外网上,时常能刷到流出的乌克兰士兵在大街上强行抓壮丁的视频。

从军事动员角度看,乌克兰理论上具备征召750万兵力的极限能力,这相当于总人口的25%。但现实中的社会运转需要保留基础劳动力,实际可动员上限约在300-400万之间。据乌军总司令透露,当前每月需补充3万新兵才能维持战线。



但俄罗斯的潜在动员能力高达2000万,而且只是总人口的14%,俄罗斯还有强大的军工做支撑,即便再打个5年都没问题。

问题是,乌克兰能支撑这么久吗?难不成最后要让老弱妇孺都上战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