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昭阳涌动全民阅读潮
人间四月天,书香满城时。连日来,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昭通市昭阳区以创新实践书写全民阅读的生动答卷,一场场极富活力与创意的阅读活动,在机关、乡镇、学校、社区等各个地方蓬勃开展,全面覆盖、多点开花,翻卷的书页声与烂漫春花共奏动人乐章,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4月12日至13日,在昭通书院和箭道广场,一场由16家单位联办的,以“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省”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集中启幕,汇聚朗诵、情景剧、有奖问答等多元形式。昭阳四小学子以《少年中国说》尽展青春担当,鹤舞高原演艺公司的《春风十万里》唱响希望,而“天天向上”书籍奖池更点燃市民参与热情……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与,成为昭阳全民阅读文化生态的璀璨缩影。
全民阅读新风尚,浸润着城市社区,也抵达了田间地头。4月19日,旧圃镇大村的“农民读书会”揭牌,标志着“书香润乡土”迈上新征程。近年来,该村创新打造农民读书模式,推动知识传播与法治教育、技能培训深度融合。通过“流动课堂”“小手拉大手”等方式,村民在村文化广场共读农技典籍与文学经典,学生化身家庭阅读“小导师”,农家书屋更升级为“文化驿站”,农闲时节分享《水稻种植新技术》《乡土中国》等共读会,让书香舒缓劳作疲惫,传承耕读文化。“我们将用好‘农民读书会’这个乡村阅读平台,让更多农民领略阅读力量,为乡村文化振兴蓄势赋能。”大村村党总支书记说。
在北闸街道红路安置区,由于搬迁安置特殊属性,基层治理面临较大挑战。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安置区探索“阅读治理”模式,以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为枢纽,通过知识赋能、价值重塑、关系再造三大路径,将全民阅读转化为社会治理生产力,培育新型社区文明生态。农家书屋引入“阅读积分制”,搬迁群众凭读书时长兑换生活用品,两年来,社区12345热线投诉量下降67%,志愿者队伍扩大至800余人,文化治理的“柔实力”逐步显现。搬迁群众纷纷表示,现在茶余饭后都往书屋跑,吵架声少了,读书声多了。
书香满校园,“悦”读启新程。近日,青岗岭乡中心小学举办“悦读童年 梦想启航”活动,教师以情景化教学解密安徒生童话,学生化身“阅读推荐官”畅谈《夏洛的网》的哲思。云南作家唐金龙的“阅读与写作”讲座,以《追风筝的人》为案例,展示读写互促的魅力。“名师导学+同伴共读+专家引领的三维模式,为乡村学子搭建沉浸式阅读平台,学生平均阅读量有了大幅提升,书香成为助力成长的精神阶梯。”青岗岭乡中心小学有关负责人说。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昭阳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与红色文化传承一体部署落实,让红色文化基因在系列阅读活动中代代相传。近日,布嘎乡38名党员干部手捧《苦难辉煌》走进革命烈士陵园,用铿锵誓言与《革命烈士诗抄》的集体诵读,构筑起红色课堂。据介绍,这种“实地缅怀+经典共读”的新模式,正通过38个农家书屋党史角向全域延伸,使红色经典阅读成为滋养初心的精神沃土。
近年来,昭阳区扎实推进“书香昭阳”建设,加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和内容供给,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方式与途径,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近两年来,累计建成城市阅读示范点38个、农家书屋181个,年均开展阅读活动700余场次,参与阅读的群众逾10万人次。
“全民阅读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昭阳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昭阳区将着力打造“数字阅读平台”,推行“阅读积分制”,持续拓展阅读空间与渠道,让阅读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城市的文化名片。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记者 沈迅 通讯员 赖应涵 昭阳区委宣传部 图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