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钱币收藏趋势是“越大越值钱”,可今天介绍的这枚“嘉靖通宝”,大到了一定程度,那就是无价之宝了!
它重达41.5公斤,直径58厘米,厚度3.7厘米,比普通铜钱大了上万倍,堪称“车轱辘大的铜钱”。
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还曾被视为“废铜烂铁”丢弃,最终却逆袭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钱王”。
图源网络
明朝嘉靖年间,国家内忧外患,东南沿海倭寇猖獗,北方部落虎视眈眈。打仗要钱,可国库空虚,嘉靖这个“老道士”急得团团转。
这时,云南会泽(当时属东川府)因盛产铜矿(占全国铜产量的80%),被选为铸钱重地。
为了庆祝铸钱局开业,工匠们铸造了一枚巨型纪念币:“嘉靖通宝”。它并非流通货币,而是开炉镇库的吉祥物,被高高悬挂在铸钱局大门上,寓意“财源广进”。
铜钱和小娃娃对比
明朝灭亡后,清朝接管了云南的铸钱业。但这枚印着前朝年号的“嘉靖通宝”成了“不合时宜”的摆设,工人们舍不得熔毁,便把它藏进仓库角落,一放就是几百年。
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接管会泽铅锌矿时,一位名叫王荣的军代表偶然听县领导提到“县委有个大铜钱”。
巧的是,王荣前一晚刚梦见自己搬不动一枚巨钱,觉得冥冥中自有天意,便把这枚铜钱带回矿山,奉为“镇矿之宝”。
2002年在上海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枚巨钱在矿山档案室沉睡了多年,直到1990年,一位钱币专家发现它,并委托科研所鉴定成分。结果显示,它的材质是90.81%的铜,还含少量银、锌、铅,正是云南特有的“滇铜”。
2002年,它被正式移交会泽县政府,并在“钱王之乡”旅游文化节上亮相。同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它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古钱币”。
如今,它已成为会泽的“城市名片”,当地还仿造了一枚直径22.6米的巨型雕塑,供游客“钻钱眼”拍照。
会泽公园仿造的巨型铜钱
该雕塑以“嘉靖通宝”为原型,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谢秉漫教授精心设计,重达77777公斤,按原币尺寸放大39倍建造,巍然屹立于城市中轴线上,成为会泽铜商文化的重要地标。
有机会可以去参观一下,古泉爱好者看了之后肯定会震撼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