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澳大利亚工党和联盟党纷纷宣称,计划终止将达尔文港租给中资企业岚桥集团的99年租约,这一消息在澳国内引发激烈争议。
达尔文港(资料图)
达尔文港的历史充满跌宕起伏。二战时期,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盟军在亚太地区的关键枢纽,承担着物资转运、军事部署等重要任务 。但战争的硝烟给这座港口带来了沉重打击,日军的轰炸使其陷入长期荒废,设施严重损毁,运营一度停滞。战后,澳大利亚政府虽积极尝试对其进行修复与重建,然而受制于国内有限的经济资源与技术条件,港口发展始终未能突破瓶颈,难以充分释放其潜在价值。在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长期不达预期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政府最终决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为达尔文港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在这场激烈的招标竞争中,中国岚桥集团脱颖而出,成功获得达尔文港的租赁权。岚桥集团深知这座港口蕴含的巨大潜力,为助力其重获新生,投入了超过 1 亿美元的资金,开启大规模的升级与扩建工程。事实证明,这份投入意义非凡。
2015 年,北领地政府与岚桥集团正式签订租约,以 99 年租期、5.06 亿澳元的价格将达尔文港租赁出去。这一决策在当时犹如一剂 “强心针”,极大地缓解了北领地政府的财政压力,帮助其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从而能够将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项目建设中,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澳大利亚前北领地总检察长约翰・埃尔芬克曾公开表示,这份租约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机遇,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
达尔文港(资料图)
依据租约内容,岚桥集团主动承担起港口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的重任,不仅新建多个专业化泊位与高效的卸货码头,还对港口航道进行深度拓展,提升其通航能力。过去十年间,岚桥集团严格履行合同约定,持续加大投入。数据显示,在岚桥集团的精心运营下,达尔文港的年货物吞吐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最初的 1600 万吨激增至如今的超 3000 万吨,成功跃升为澳大利亚与亚洲各国贸易往来的核心枢纽港口。仅在 2023 年,就有大约 50 万吨澳大利亚各类矿石产品通过该港口运往中国市场,同时,约 1500 万吨液化天然气等能源物资经此港口输送至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有力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资源流通。
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之初,曾对达尔文港租约进行细致深入的评估,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并无充分理由以国家安全为由终止合同。但如今澳方态度却发生 180 度大转变,不仅提出联合多家投资机构从岚桥集团手中回购租约的方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更是态度强硬地表示,若无法通过协商达成协议,澳政府将采取强制征收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澳方叫嚣要“收回”达尔文港之际,我国海军055大驱编队在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展开行动。今年3月,编队在悉尼外海不到400公里的海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弹演练。面对这一情况,澳大利亚国防部不得不出面解释,称中方行动“符合国际法”。此外,不久前,我国歼 - 16战机在西沙群岛上空发射干扰弹,成功驱离擅闯领空的澳军侦察机。长期以来,澳军舰机频繁进入南海挑衅,而解放军舰机则以直接“回访”澳大利亚“后院”的方式予以回应,这让一向高傲的澳大利亚深感颜面尽失。
达尔文港(资料图)
4月7日,针对澳方收回中企对达尔文港所有权的相关言论,我国外交部迅速做出明确回应。发言人林剑强调,希望澳方能够为中企营造公平、非歧视性且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切勿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更不应将正常的商业合作政治化。中方将此视为中澳合作的重要风向标,澳方需谨慎抉择。否则,此前好不容易得以重新输华的澳农产品以及矿物,未来也可能面临诸多变数。
事实上,在2025年澳大利亚大选前夕,无论是执政的工党还是反对党联盟,都公开表态称“达尔文港必须回归澳洲控制”。表面上,他们声称这是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但实际上更多是出于战略层面的考量。达尔文港不仅是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后勤补给基地,其战略位置对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布局至关重要。一旦该港口长期由中方掌控,必然会对美国的利益产生影响。此外,澳大利亚作为“五眼联盟”的核心成员,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选择坚定地站在美国阵营一边。
澳大利亚此番全然不顾契约精神,妄图强行回收达尔文港的经营权,这一行径无疑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则和国际商业准则。对此,我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任人宰割,必将采取有力的反击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尊严。未来,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看澳大利亚究竟如何应对,也看中澳关系在这一事件的冲击下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