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3月23日索利斯特导弹首次命中乌克兰装甲车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时,画面中这个长度仅1.2米的"钢管"引发全球关注。КЭМЗ集团研发的这款新型导弹平台,用20公斤自重实现单兵携带,却融合了反坦克导弹精确制导与FPV无人机第一视角操控的双重特性,在顿涅茨克测试中创下摧毁3公里外目标的实战记录 。这款武器的核心突破在于"全时制导+模块化弹头"设计,单兵操作员通过VR眼镜实时修正弹道,将传统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从47%提升至83% 。






索利斯特导弹的独特构造使其具备多重战术价值。弹体采用PG-7火箭筒通用弹头接口,可快速更换破甲、温压、高爆等6种战斗部,单次任务成本仅需2.3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800元),比"短号"反坦克导弹降低60% 。其火箭发动机在3秒内将导弹推至2000米高度,随后进入滑翔阶段,这种"先爬升后俯冲"的轨迹有效规避地面防空火力,实战中成功穿透豹2A7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 。




与传统导弹系统对比,索利斯特展现出显著优势。相比需要两人操作的"短号"反坦克导弹,该平台单兵即可完成运输、架设、发射全流程,反应时间从90秒压缩至22秒 。在电子对抗方面,其光学制导系统不受电磁干扰影响,乌克兰军队尝试用"纸鸢"无人机布设电磁屏障,仍被索利斯特穿透防御网命中指挥车 。




КЭМЗ集团的生产体系支撑着武器快速部署。采用模块化组装工艺后,导弹核心部件实现72小时批量生产,配套发射管使用玻璃纤维材料降低成本,前线士兵反馈"就像组装乐高积木一样简单" 。该集团计划2025年下半年将月产量提升至2000枚,足以武装20个机械化步兵连 。
这款武器的出现正在改变战场生态。俄军第58集团军测试发现,配备索利斯特的侦察小组作战效能提升3倍——以往需要呼叫炮兵支援的目标,现在可由单兵直接摧毁。其2公里遥控距离使操作员远离交火区,显著降低人员伤亡率 。北约军事观察员指出,这种"廉价精确打击"模式可能颠覆传统装甲集群战术,迫使西方加速开发反制手段 。
当单兵火力投射进入智能时代,你认为这种"导弹民主化"趋势会如何重塑现代战争形态?欢迎分享你的见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