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名家孙秉严先生独特的治癌经验(中)



2、胃癌——辛热破瘀,驱毒攻下

李某,男,46岁,住天津向河北区。1967年开始上腹部经常疼痛,1968年经天津市某医院等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治疗1年无效,考虑为胃部肿瘤。1969年3月于天津市某医院手术治疗(胃部分切除),病理报告为“胃淋巴肉瘤”,同年7月开始放疗、化疗,1年后停止,很快在右腮腺及鼻咽部出现肿物,1970年12月来诊。

查体见身体消瘦,精神状况差,舌淡苔白腻,脉沉紧。舌面中前部(相当脾胃区及其与心区之间的部分)有横坚不规则的裂纹,将舌面割成6-7块。十指甲印特大,但赤白边际已模糊不清(溶合甲印后期),舌、腮印(+),左耳壳结节(+),胃脘及脐左侧压痛(+)。证属寒瘀毒结,治以辛热破瘀,驱毒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30g,肉桂30g,干姜30g,高良姜10g,吴茱萸15g,肉蔻10g,小茴香20g,乌药10g,砂仁6g,桑螵蛸30g,熟地30g,三棱15g,莪术15g,柴胡10g,升麻10g,牵牛子30g,槟榔30g,川大黄15g,元明粉15g(冲)。每日1剂,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日3-5片;新瘤丸,日30-60丸;寒证丸,日1-2剂;化坚液,日100ml口服。

服药1年以后,一切不适消失,舌上裂纹变浅,10多年来感觉良好。

3、胃窦癌——辛温驱毒,破瘀攻下

王某,男,62岁,天津市人。1967年12月开始上腹部经常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不通。1968年1月在某医院做胃次全切除术,术中见胃穿孔,取病理为胃窦部“溃疡型腺癌”,已广泛转移。

1968年4月29日来诊:查体见消瘦,重度贫血面容。左上腹部有长约5cm之纵行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弦。甲印小而不全,舌、腮印(+),左耳壳结节(+),胃脘及脐左板滞、压痛明显。证属寒瘀毒结,治以辛温驱毒,破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干姜15g,肉桂15g,高良姜10g,荜拨10g,海藻15g,牡蛎20g,莪术15g,三棱15g,穿山甲10g,鳖甲20g,陈皮10g,香附15g,白术10g,党参15g,熟地30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2g(冲)。水煎两次服,日1剂。

成药处方:化毒片,间日3-5片;消瘤丸,间日服30-50丸(时间与化毒片交叉开);化坚液,每日100ml口服。

服药后,大便中排出很多粘冻状和烂肉状物,至1970年8月一切不适消失,伤口愈合。1981年追访健在。

4、肺癌——温热回阳扶正,驱毒破痰攻下

虞某,女,4l岁,住北京。1977年3月开始咳嗽,痰少带血。北京某医院诊为肺癌,5月病情恶化,胸水,持续高烧(39.5-40℃之间)。3个多月来经西药退烧、输液,中药羚羊角、犀角等治疗.烧仍不退。每日进食1两许,勉强吃下,大便数周末解,已卧床不起。血红蛋白3g。1977年8月来诊。

查见体质消瘦,面色苍白水肿,重度贫血貌,舌苔灰白厚腻,脉沉迟无力。两手十指均无甲印,舌、腮印(++),双侧耳壳增厚,胃脘部高突,压痛明显,脐左旁压痛(+)。证属大寒瘀滞毒结,正虚邪实蓄毒,治以温热回阳扶正,驱毒破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25g,炮姜25g,肉桂25g,党参15g,熟地30g,黄芪30g,枳实15g,木香15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白茅根15g,百部30g,白花蛇舌草15g,葶苈子30g,白蒺黎30g,麦冬25g,白芍15g,地骨皮15g,茯苓25g。水煎2次,早晚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每日5片;化坚液:日l00ml口服。

服药3剂之后,烧退能食,大便下黑粪及烂肉状物很多。服药1个月后两拇指出现小甲印,日食约800g粮食,能起坐,血红蛋白8.7g。

5、直肠癌——温寒化瘀,驱毒通便

卢某,男,60岁,住牡丹江市。1981年出现脓血便,每日大便8-10次,小腹下坠,纳食减少。经某医院直肠镜检查,诊为直肠癌,病理报告为“腺癌”;经放疗1个月,服用中草药,放疗后复查癌灶由10.2cm缩小到6.2cm,但症状末减,1981年10月6日来我院就诊。

诊见:面色黄瘦,形体消瘦,耳壳硬结(+),甲印溶合,舌腮印(+),脉沉弦紧。证属寒热瘀滞毒结型,治以温寒化瘀,驱毒通便。汤药处方:

附子15g,干姜15g,油桂15g,地榆15g,槐花角20g,黄药子30g,天葵子15g,藤梨根15g,麦冬10g,天花粉20g,牵牛子30g,海藻15g,牡蛎15,皂荚6g,蜈蚣3条,蝉蜕10g,斑蝥3个,滑石15g,党参15g,生芪30g,陈皮10g,半夏15g,大枣10g。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日5片;化坚液:日100ml;新丹:日1剂。

自服药后1年,大便日1-2次,下腹部不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体力恢复,能上班工作。于1983年复查直肠癌病灶完全消失。于1985年10月21日经天津某医院等复查,未见异常。

6、结肠癌——驱毒破瘀,回阳攻下

崔某,男,36岁,工人。1970年3月10日被木头砸伤腹部疼痛难忍,次日在某医院手术治疗。术后20天上腹部出现肿物伴有肠梗阻,5月19日又以“肿物待查”在该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横结肠与胃之间有一手拳大小肿物,肝、胆囊、小肠、横结肠有广泛的白色小结节,即关闭腹腔,取病理报告为“结肠腺癌”。同年10月来诊,当时血红蛋白3.8g,体弱,面色苍白水肿,上腹部肿物隆起,大小如拳,触之质硬,右肋下亦可触到鸡蛋大小的肿块。四诊结合印法,其证属寒瘀毒结,治以驱毒破瘀,回阳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肉桂15g,干姜15g,高良姜10g,熟地20g,白术10g,党参10g,三棱15g,莪术15g,木香10g,佛手10g,厚朴10g,海藻15g,牡蛎15g,蜈蚣5条,斑蝥5个,滑石10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每日l剂,煎2次早晚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每日2-5片(视耐受情况定,下同);化郁丸:隔日1剂;化坚口服液:每日50-100mL。

服药后大便排出物甚多,如烂肉,或如粘冻。9个月后,腹部肿块基本消失,血象基本恢复正常。1974年4月,天津市某医院征得病人同意后做剖腹探查,证实腹腔转移癌已完全消失,1980年该医院再次复查,末见异常变化,正常工作。

7、乙状结肠癌——辛温驱毒,破瘀攻下

刘某,男,47岁,华东某学院干部。1970年患乙状结肠癌,术后3个月复发,当时左颈淋巴结及左腹股沟淋巴结均有转移,腹部胀痛,有少量腹水。天津某医院钡灌肠见肠道狭窄区仅0.15-0.6cm,大便阻塞不通,1971年2月来诊。

查体见面色苍白,痛苦病容,身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弦。两拇指甲印(+),微小,余八指甲印(-),舌、腮印(+),左耳壳硬结(+),胃及脐左侧压痛(+)。肝掌明显,延及大、小鱼际及十指端,肝大肋下两指。证属寒瘀毒结,治以辛温驱毒,破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干姜15g,肉桂15g,党参15g,熟地30g,莪术15g,三棱15g,土茯苓30g,斑蝥3个,滑石15g,香附15g,枳实15g,槟榔片30g,牵牛子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日l剂,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和肝丸,日1剂;化毒片,日2-5片;化坚口服50-100mL口服。

化疗药口服:复方氟腮密啶片,日5片(每片50mg),口服。

服药后,每日排便数次,身轻,精神亦好。服药半年后饮食增加,体力恢复,肝掌亦消失。1972年9月拍片,复发病灶消失,淋巴结肿大消失。在北京某医院检查CEA(癌胚抗原)为正常值,恢复工作。

1983年底再次复发且转移.出现腹痛,北京某医院B超查,左下腹肿块5.0cmx3.9cm,压迫左下肢动脉,不宜手术。化疗2月余,腹痛加剧,日夜不能卧,天津某医院CT复查为左髂脉管周围淋巴转移。患者拒绝手术于1984年3月再次来诊,仅治2个月,左腹肿块即明显缩小,不适亦消失。病人于1985年腹腔癌复发而死亡,但中医药治疗为他延长了生命。

点评:孙氏此案除用化毒片等成药驱毒外,尚配合化疗药复方氟脲嘧啶片口服,此亦他的一个治癌套路,即“晚期癌症,邪逼正危,单用中药难以速效,单用化疗药患者难以接受,此时中西药配合,各自发挥特长是必要的”。“化疗药最多应用的情况是复发癌或转移癌、晚期癌,正败邪强,欲在短期内改善这种危重状况,这也是急则治标的方法。”

考此老常用化疗药如下。供读者参考:

脑瘤、喉癌、胃癌、肝癌,加用争光霉素注射液1支(15mg),对入50%葡萄糖20ml口服;淋巴肉瘤、肺癌、结肠癌,加用环磷酰胺或5-氟脲嘧啶;膀肤癌、卵巢癌,加用塞替派。

孙氏凡用斑蝥攻癌,必配滑石,以减轻尿道刺激反应。

8、肠系膜恶性肿瘤——温阳破瘀,驱毒攻下

左某,女,49岁,住天津市河西区。1979年3月发现下腹部有肿物,疼痛剧烈时则呕吐出冷汗。4月6日经天津某医院检查,下腹可触及如妊娠5月大小之肿物。1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两侧卵巢呈皱缩状,左侧卵巢部位附有直径分别为2cm及1cm的囊肿。两侧卵巢的正中部位有一18cmxl6cmx8cm的肿物,坚硬凹凸不平,被小肠系膜包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病理检查,报告为“肠系膜恶性肿瘤”。病情日益恶化,腹胀痛剧烈,腹水增多,不能安眠,行动困难,纳少,大便多日不解,1979年10月20日来诊。

以四诊结合印法,诊得证属寒毒结,治以温阳破瘀,驱毒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炮姜20g,高良姜10g,桃仁15g,红花10g,三棱15g,莪术15g,厚朴15g,香附15g,陈皮10g,乌药10g,海藻15g,牡蛎20g,泽泻15g,车前子20g。

成药处方:新丹,每日1剂;消瘤丸,每日30丸;化坚口服液,每日100mL。

服药后大便中排出很多黑色粘冻状和烂肉状物,逐渐身轻有力,食量增加,服药6个月后,下腹肿物和诸不适症状消失。

9、肝癌——温寒化瘀,攻下

邓某,男,44岁,广东省高州县人。1990年4月初经某医科大学B超及CT检查,确诊为肝癌,肝左叶病灶4.5cmx6.8cm大小,肝功能正常,于1990年5月间初诊,来人代诉病情开药。经服药后,肝区疼痛消失,病情好转,B超检查,病灶缩小,血象正常,体力恢复。1990年9月4日病人亲自来诊。

查体:体质消瘦,腹水(+),舌印(+),腮印(+),甲印偏寒,脉沉弦。证属寒瘀毒结型,治以温寒化瘀,攻毒下法。服药1个月,腹水消失,带3个月药回家。1990年10月8日B超复查结果为肝癌消失,肝硬化结节。汤药处方:

附子20g,肉桂20g,干姜20g,茵陈15g,栀子10g,川楝子15g,蜈蚣3条,天虫10g,全蝎6g,自然铜20g,党参15g,生黄芪30g,熟地30g,白芍20g,厚朴10g,木通1Og,茯苓15g,泽泻10g,穿山甲10g,天葵子15g,柴胡10g,竹茹10g,代赭石30g,番泻叶10g,大枣15g。

成药处分:化坚液,日100mL口服;化郁丸,日10丸;新丹,日1剂;消瘤丸,日20丸;和剂丸,日1丸。

1991年1月2日来电话,已上班工作1个月。

10、卵巢癌——温肾暖脾,破瘀攻水,化毒

赵某,女,59岁,住天津市和平区。1975年4月发病,腹胀不欲食,日渐消瘦,周身倦怠,大便不畅,小便短少。6月经天津某医院取腹水涂片检查,找到癌细胞,诊为右侧卵巢癌。1975午7月腹水发展很快,腹胀憋闷,饮水即吐,前来就诊。

查体见身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