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举办“中轴天桥行·数字新体验”特别活动,发布“天桥Walk+”数字文化探访平台1.0版本,拉开“天桥Spring探访季”系列活动的帷幕。
为创新世界文化遗产传播与体验方式,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结合国际古迹遗址日,天桥街道聚焦党建红色文化、京韵民俗文化和数字创新文化,以图文并茂、AR交互等数字形式,依托微信小程序推出“天桥Walk+”数字文化探访平台,用新技术展现“天桥历史文化街区”“香厂新市区历史文化街区”,并通过系列延伸的city walk体验活动,为老城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遗产“数字”新表达
鸽哨声、吆喝声、戏鼓声,进入“天桥Walk+”数字文化探访平台,直接将体验者拉入北京的胡同生活中。由虚拟IP形象“春海”带领大家激活胡同文化体验,感受天桥文化魅力。平台利用虚拟数字技术整合了3项实景增强现实(AR)和1项虚拟现实(VR)内容,通过AR实景导览、老照片比对等功能,重现"庆三元饽饽房”“宜兴会馆”,重建“新世界游艺场”"板章商住楼”等历史建筑,在追求建筑结构和细节的真实还原之外,融入老民国情景和氛围的创意设计。通过整合辖区红色文化地标、历史故事与城市空间资源,平台串联散落的文化记忆,推出明宣南胡同探访之旅、民国新市区探访之旅、城市保护更新探访之旅三条文化探访路线,让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历史遗迹。
历史文化“沉浸”新体验
“大家往前看,这里是泰安里,这里有一个AR现实增强点位,请大家拿出手机和虚拟ip形象互动…”在天桥街道责任规划师的带领下,大家还一同体验了“天桥Spring探访季”系列活动。活动共包括“觉醒年代-精彩演艺-城市烟火”三条citywalk路线,区别于传统边走边讲的活动内容,根据特色历史文化节点,融入相应虚构的故事和剧情,以剧本杀的形式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及趣味性。参与者们从东方饭店出发,途径华康里、风雷京剧团、泰安里、万胜剧场等历史文化建筑,在不同的点位收集道具、进行游戏比拼,沉浸式体验天桥历史文化故事,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文化认同感。
老城保护“复兴”新路径
近年来,天桥街道对北部平房区开展小微公共空间更新项目,区域内悄然布置了探访地图、方向指引、历史说明等形式多样的“京韵天桥·文化探访”导览设施100余处,市民和游客可通过扫码进入数字平台,在体验胡同文化的同时,通过“可感知的历史”激发公众参与保护的内生动力,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文化层面的支撑。在可持续发展层面,“天桥Walk+”后台扫码数据可为城市更新规划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以文化内核激活城市空间的老城保护“复兴”新路径。
一直以来,天桥街道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契机,紧紧围绕西城区“文化强区”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以文化繁荣为核心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平台利用数字技术不仅拓展了文化遗产传播的新形式,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
接下来,街道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丰富内容资源,提升用户体验,打造一个集党员教育、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并根据不同季节、主题、形式组织“天桥探访季”系列活动,让更多居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天桥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一”期间,市民游客可以到桔子水晶北京前门酒店、秋果S1918庭院式酒店、汉庭北京前门天坛西门酒店、速8精选酒店北京前门珠市口地铁站店、汉庭北京前门大街酒店领取天桥地区探访打卡地图,打卡宫门口馒头铺(创始人总店)、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等9处特色点位,将有机会享受消费优惠或领取限量文创礼品活动。
本次活动由天桥街道工委、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主办,天桥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东方饭店、行走城市研究组共同承办,并得到来自天桥印象博物馆、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宫门口馒头等十多家代表天桥多元特色的企业支持,来自城市土地学会(ULI)、相关高校、企业代表参与。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