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黑芝麻胡同3号院是一个低洼院落,下水不畅、路面积水都是老毛病。 天气刚回暖,属地交道口街道就操心起小院平安度汛的事儿。 在下水管道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社区发现,这里不仅存在技术难题,还有邻里矛盾需要解决。 这些矛盾是因为早期为了解决路面坑洼积水,居民“各自为政”产生的。 让居民惊喜的是,如今的改造工程竟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带走了。
黑芝麻胡同3号院建成时间久远,院内共住有12户居民,其中最年轻的原住居民也超过60岁了,八九十岁的老人占了多数。北京的绝大多数老旧院落空间局限,建成时雨污管道不分离,下水管道堵塞和汛期积水往往是“并发症”,在3号院这样一个低洼院里,问题愈发凸显。让居民印象深刻的是,汛期每逢大雨,院子里的积水就能没过腿肚子。“估计管道早就塌了,如果不找人疏通,就得等着积水自然下渗,好几天才能渗干净。”
甭管大雨小雨,黑芝麻胡同3号院都让鼓楼苑社区服务站站长葛占春牵肠挂肚。居民半开玩笑地说,一下雨,葛站长和雨水几乎是同时进院儿的。“不来不行,不放心啊。这院子路面不平整,下雨积水居民就更看不清脚下的路了,这么多老人摔着可怎么办。”葛占春说。
据介绍,黑芝麻胡同3号院虽然是公房院,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处于半失管的状态。在2024年征集居民意见后,鼓楼苑社区向街道党群办申请到了一笔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用于3号院的改造提升。
今年3月下旬,小院的改造正式启动了。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沟一挖开,积水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原先的管道用的是几十年前的老缸瓦管,早就碎裂得不成样子,此外,从院里到院外还有大约半米高的逆差,水就更不好往外流了。“得把部分路面垫高,然后把沟再挖深一些,才能给新管线的铺设预留出调整角度的空间,把逆差变成顺差。”
施工期间,方案还在不断微调。葛占春说,居民对改造提出了需求,话里话外透着邻里矛盾的怨气。比如,院子里有一段羊肠小路比较低洼,居民出门迈腿就像下公交车似的,一位老人腿脚不便,就在门前修了几级台阶。问题看似解决了,可原本不宽的小路被台阶占了半幅,轮椅推不过去了,其他居民就有意见。
葛占春说,这样的难题还不少,居民从自身角度出发,用各种土办法解决局部问题,这也无可厚非。“在这种局面下,我们希望施工单位站在更专业的角度,全盘考量以解决‘大家’的难题。”哪块路面需要垫高、哪个井口需要挪移、无障碍设施如何优化,社区引导居民共同协商,畅所欲言,一条条合理建议融入施工方案的微调中。
黑芝麻胡同3号院的施工已经结束,整个院子下水系统、路面、无障碍设施焕然一新,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了居民的预期。有人说,施工的最后一天,施工单位从院子里清走的不光有废料、渣土,更有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糟心事。
看看邻居们都在团什么?
■说明:本文由家住东西城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本号法律顾问:北京市恒略律师事务所,咨询微信:jwbei2
■部分图文信息整理自:北京东城
关注家住东西城!
看东西城大事小情,搜家周边吃喝玩乐!
=======东西城的邻友圈!=======
联系我们:QQ—22506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