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身处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在那个汇聚了众多优秀学子的地方,我一度认为自己的理科成绩还算出色。数学,这门让无数学生头疼的学科,于我而言,经常能斩获 135 分以上的佳绩,高考时更是取得了 138 分的高分。然而,与班上的第一名相比,我这点成绩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班那位堪称最牛的学霸,在数学领域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无论试卷难度如何,他经常能轻松拿下满分。理科综合成绩更是令人望尘莫及,从未低于 290 分。平日里,我观察到他上课似乎不怎么紧跟老师的思路,常常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于是,我天真地误解,以为学神都是凭借天赋,随便学学就能如此优秀。

直到某个凌晨两点,我因肚子饿偷偷溜出宿舍去买泡面。寂静的走廊里,声控灯随着我的脚步声亮起,就在那惨白的光线中,我看到了一个蜷缩的身影。走近一看,竟然是他在专心刷题,脚边还摊着半包啃剩的干脆面。那一刻,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来一直以来我都错了。后来我才发现,他抽屉里永远备着的褪黑素软糖,并非是用来助眠的,而是为了支撑他熬过那些连厕所灯光都要争分夺秒的深夜。



班主任有一次没收了他的错题本,当我们传阅时,整个班级都陷入了集体沉默。那根本不是一本普通的笔记本,而是一本用五种颜色精心标注的“高考命题规律图鉴”。每一道错题的旁边,都贴着详细的便利贴,上面清晰地写着错因、同类题的变形,甚至还有他对出题人心理的揣摩。而最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扉页上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今天少纠一个漏洞,高考就多埋一颗雷。”

记得三模前夜,他在厕所隔间背诵生物课本时被值班老师抓了个现行。教导主任举着手电筒照过去的瞬间,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瓷砖墙上贴满了荧光便利贴,从复杂的细胞分裂图解到抽象的电磁学公式,就连天花板的排气扇上都挂着精心制作的物理模型。这个被我们戏称为“移动自习室”的秘密基地,他竟然默默经营了整整两年。



高考放榜的那一天,看着光荣榜上他那令人惊叹的 297 分的理综和 148 分的数学,我才如梦初醒,惊觉那些流传在贴吧里的所谓“学神传说”是多么的荒谬和片面。后来,从清华机械系的学长那里得知,这位大神入学后依然保持着凌晨四点起床的习惯。这并非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卷”,而是他真的把“极致努力”融入了自己的本能。

所以啊,这世上哪有什么天赋能够轻易碾压一切,不过是我们没有看到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无数次咬牙坚持和死磕到底的艰辛罢了。

每一位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无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磨炼,才最终走向成功的。就如同古代的文人墨客,为了一篇佳作,反复推敲,夜以继日。在当今社会,这种努力奋斗的精神同样不可或缺,它是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我们一直崇尚的是勤奋与努力,而非单纯依靠天赋。那些流传千古的故事,往往都是讲述着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去创造奇迹。这位学霸的经历,正是这种精神在现代教育中的生动体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