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作为邻国,两国之间有着漫长的领土边界线。也正因如此,所以在历史上,中俄两国有着诸多的领土争议。
比如海参崴、海兰泡、黑瞎子岛等,都曾是中俄两国拉扯的对象。虽然目前这些领土都归俄罗斯所有,但保不准未来的世界会出现风云变幻。
有网友会表示,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战败,甚至解体的话,那我国就有望收回150万平方公里土地了。
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这些领土收回来对我国又有哪些好处?
“秋海棠叶”是如何变“大公鸡”的?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俄国究竟是如何将这些领土给抢走的?
公元17世纪,随着沙俄持续东扩,慢慢染指到了我国东北地区。彼时的康熙皇帝,眼瞅着情况不对,于是赶忙带兵北上,与俄军鏖战。
经过一系列血战,大清终于扼制了沙俄的入侵意图。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初步划定了中俄两国的边界。
你以为俄国这就消停了?这其实只是个开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大清被打成了脆皮。无奈之下,只能割地赔款。一时间,各国列强对大清群狼环伺,尤其是沙俄胃口最大。
1858年,沙俄摁着大清的头,签下了《瑷珲条约》。随着条约的敲定,俄国割走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
1860年,沙俄再次胁迫大清签订《北京条约》。而这一条约,又割走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
这还没完。到了1864年,沙俄和大清又签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沙俄就抢走大清144万平方公里土地,其“土地狂魔”之姿可想而知。
在后面的十几年时间里,沙俄又盯上了我国新疆地区。当时英、俄双方支持阿古柏叛乱,企图分裂我国新疆地区,并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期间,沙俄甚至还出兵侵占了伊犁。
为了避免新疆被抢,1875年,清廷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挥兵西进,打击阿古柏势力。
战端开启后,清军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至于伊犁的话,仍旧被沙俄牢牢咬住。
为了收复伊犁,清廷派曾国藩次子曾纪泽赴俄谈判。双方又经历了一次唇枪舌战,最终于1881年签订了《改订条约》。
根据这一条约,大清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至于剩下一小部分,则被沙俄给割去了。
从以上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秋海棠叶”之所以变成“大公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沙俄所致。要不是沙俄肆意鲸吞的话,我国的领土也不会缩水这么多。
收回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收益
可以预见的一点是,一旦将这些领土收回的话,我国的面积势必会扩大一轮。
届时中国的国土面积就是960万+150万=1110万平方公里。这巨大的面积,直接就超过了世界老二加拿大的998万平方公里。
如果再加上前提假设,即俄罗斯解体的话。那到时候的中国,还真就有望成为世界领土第一的国家,是不是很炫酷?
除了领土面积扩大以外,资源的增多也是一大福利。像那些外东北地区,即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着数不尽的石油和天然气。尤其是萨哈林岛一带,更是油气资源聚集地。
根据科学家的探测,萨哈林岛拥有140亿吨石油储量,3.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以及1亿吨煤炭储量。
可见,只要把外东北地区收回,届时我国的油气资源库又能增加一圈了。
至于西北地区的话,也就是如今的中亚和西伯利亚南部一带,也有着很深的开发价值。像哈萨克斯坦一带,就储藏着巨大的矿产资源,比如铜、铅、锌、铀等。
尤其是里海盆底,堪称中亚地区的聚宝盆。倘若这一地带也能收回的话,那我国今后的工业资源,大概率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我国能否收回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既然这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价值这么大,那我国最终能否将其收回呢?
严格来讲,这个可能性不大。首先,中俄双方关于领域边界方面的协议,早就已经签好了。
2004年,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正式划定了98%的边界。自此,中俄之间的大部分领土争议基本解决。
既然协议都签好了,那再去更改领土就不太妥当了。毕竟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个遵守契约的国家,所以不会随便去破坏秩序。一旦秩序坏了的话,重塑又得花多大成本?
其次,就算领土成功收回来了,管理成本也大到离谱。因为那些领土上的人,大多已经变成了俄罗斯人。即便不是俄罗斯人,很多也被俄化严重。
这些人在教育、语言、思想、信仰上,都已经跟俄罗斯深度贴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再将其收回就显得力有未逮了。
毕竟一旦收回来的话,还得给他们开语言班,重新纳入华夏教育体系。像这些内容,操作起来都是难度挺大的。所以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咱们只能对其“舍之弃之”。
更何况,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中国。就跟外蒙古似的,收回来还得给他们扶贫,明显不划算。
虽然这些地区拥有数不清的资源,但开采、加工、运输,哪一个不需要用到铁路、公路等基建?我们去了那边以后,难道还得给他们修路?建桥?
可见,这些“俄占领土”,虽然资源丰富,且历史上属于我国。但如今要想收回来,并加以利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西伯利亚或将交给中国经营?
当然了,这时候又有网友提出设想了。假如俄罗斯在这次俄乌战争中战败,甚至解体的话,那西伯利亚地区不就尽归华夏了?
届时咱们的土地直接进账700万平方公里,所有混不下去的中国人全部去西伯利亚发财?岂不是更刺激?
严格来讲,即便没有解体,俄罗斯也无意再去经营西伯利亚了。不仅如此,俄罗斯还一度打算将西伯利亚交给中国来开发,进而刺激当地经济发展。
2022年12月的时候,俄罗斯《独立报》就曾透露,俄将向中国开发西伯利亚地区。
从报道的具体内容来看,中国将对俄投资79个重点项目,涉及能源、矿产、基建、农业、电子信息等领域,总投资额将达到1600亿美元。
作为回报,俄罗斯将规划一个700万平方公里的大区域,交给中国来开发,名曰远东超级经济特区。可见,在经营西伯利亚这方面,俄罗斯确实有一丝拱手让人的意味。
那偌大的一个西伯利亚,究竟有多少资源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资源将远超中东地区。根据科学家的探测,俄罗斯有一半的石油,以及大部分的煤炭、天然气,都潜藏在西伯利亚地区。
像驰名中外的秋明油田,就拥有400亿吨的储量。靠着这巨大的储量,秋明油田一度成为了当时苏联最大的产油区。
除了油气资源外,像金属资源,西伯利亚也是应有尽有。比如金、银、铝、锡、铀等金属,西伯利亚的储量都排在世界前十。随便挖个矿出来,都能造富一个小国。
抛开矿产资源不谈,像那些生物资源,西伯利亚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的原始森林,而这些森林,恰恰能提供巨大的木材资源。包括我国进口的许多家具木材,就从西伯利亚那边产的。
此外,像农业资源,也是西伯利亚的一大特色。
当地土地肥沃,到处诱人的黑土地,极其适合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一旦将其彻底开荒,说不定乌克兰的“欧洲粮仓”地位就得被取代了。
可见,西伯利亚地区确实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为什么俄罗斯不自己开发西伯利亚?
这时候又有人会问了既然西伯利亚有这么多资源,为啥俄罗斯不自己开发?经营?
关于这个问题,就得抛给残酷的大自然了。首先,西伯利亚地区人烟稀少,荒凉至极,所以开发价值不大。
曾经的许多苏联共青城,如今早已凋敝、破落。城市体系都崩了,当地没水没电又没人,怎么去开发?开发了给谁用?
其次,还有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交通不便。当地唯一的交通设施,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
而且这条铁路还不是贯穿西伯利亚,而是沿着南部边境线走的。就这么一条羸弱、单薄的交通路线,怎么撑得起西伯利亚的经营?
正如前面所说,没有交通,怎么运资源?没有运力,怎么发展经济?可见,交通不便永远是西伯利亚的一大硬伤。
第三,天气巨冷,也是西伯利亚逼人离开的一个关键。
当地零下30-40度的气候,已经是家常便饭。咱北方的降温杀手——西伯利亚寒流,就是从那边过来的。巨寒气候绵延几千公里,逃都逃不掉。就这样的环境,怎么搞开发?
所以说,不是俄罗斯不愿意经营西伯利亚,而是没能力经营。既然自己撬不动这块经济版图,不就只能交给其他人来做了?
至于我国最终会不会入驻西伯利亚,开启经营模式,就有待商榷了。毕竟如今的国际局势依旧不太稳当,万一把西伯利亚开发好了,人家不认账,这前期投入不就打了水漂了?
所以为了确保收益的稳定性,我国依旧选择观望模式。除非这块地方确实有开发价值,且操作稳妥,我国才会入场。不然的话,西伯利亚就只能继续被冰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