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周六晚继续在视频号与西瓜视频同步直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尊重以领土为核心的国家主权,乃是不容置疑的国际准则。
这种理念之所以深入人心,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战后国际社会之中,确实很少出现通过武力改变领土现状的情况。二是新中国一直将其视为最重要的外交准则,一边身体力行,一边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
但就在二战之前,武力胁迫下的领土调整乃是国际社会常态,中国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殖民时代,中国丢失的领土与势力范围
不过相比土耳其,我们还不是最惨的
不管是海权国家的殖民,还是陆权国家的博弈,控制更多的领土,都是最重要的目标,没有之一。
因为国家存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国民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领土则是生存空间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没有领土,就没有生存空间,就没有人口、科技、工业、文化等所有一切。
这也是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最大的共同点,任何生物,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都会竭尽全力为自己、为族群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但人类社会毕竟不是动物世界,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之后,人类文明出现了两个新的动向。
一是反战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的破坏力与波及范围急剧扩大。
二战期间,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涉及20亿人口,占当时全球人口的80%以上。战争导致将近六千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同样还是在科技的加持下,新闻媒体的时效性与影响力急剧扩大。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以及刚刚面世不久的电视,原本普通人无感的战场惨剧,被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推送到每一个人眼前,无数倍地放大了人们对战争的恶感。
电视是1924年发明的,二战前已经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普及
面对如此惨痛的代价、面对民间普遍的反战情绪,即便是最为狂热的战争贩子,也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野心。
对战争的反思,变成了国际社会最大的共识。
正是在这种社会情绪下,作为二战爆发最直接的诱因,侵占他国领土,也就变成了一种必须清算的原罪。
二是旧殖民体系的崩溃
虽然在西方主导的国际叙事逻辑中,为了维护几大战胜国的体面,把二战的责任,全部归结到了德国纳粹主义、日本军国主义头上,但大家心底都明白,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才是二战爆发最根本的原因。
因为在大航海、工业革命启动的全球贸易链、产业链中,殖民地所代表的资源与市场,正是欧洲工业强国的前端与后端,没有足够的殖民地,就没有欧洲的工业强国,就没有对国际秩序的控制权。
一战之后,之所以很快就会爆发二战,就是因为一战并未改变旧殖民体系。作为后发的工业国,德国、日本不愿屈服于英法主导的殖民体系之下。
而战斗力惊人的德国,之所以总是干不过英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控制的殖民地太少,战争潜力远不如后者。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因为殖民地太少,所以必须向英法发起挑战,因为殖民地太少,挑战又总是失败,失败之后总结原因,又还是要出去争夺殖民地……
可以想象,二战以后,如果不对以占领殖民地为最高目标的旧殖民体系进行彻底改造,三战迟早会爆发。
而在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过程中,作为新兴霸权的美苏,完美地做到了公私兼顾,一边响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全力瓦解旧殖民体系,一边顺势完成了对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强国的打压。
至于英法两强,虽然有心维持原来的殖民统治,但却无力与两霸和国际社会对着干。
尤其是经过苏伊士运河战争后(也即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终于默认了美苏的领导权、默认了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作为回馈,美苏也默许英国在英联邦、法国在北非保留了部分势力范围。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格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两套新的殖民体系。
一套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模式。
在这套模式下,苏联以意识形态为幌子,打造了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军事、经济同盟体。
虽然苏联没有明着侵占盟国领土,但却实际控制盟国的国防事务乃至几乎一切主权,其实就是一种新的殖民方式。除了没有直接派苏联人去当总督,就对盟友的控制力度而言,苏联并不逊色于此前殖民时代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控制。
比如蒙古。苏联长期在这里驻扎十万以上的大军,同时还推动了极其残酷的肃反运动,彻底清洗不服从苏联控制的政治势力。
据统计,通过肃反,蒙古总共处决了十万人,看起来绝对数量不多,但却占到当时蒙古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平均下来,相当于家家户户都有人被处决。
另一套则是以美国为首的美盟集团。
在西方普世价值的加持下,美国拉拢盟友,利用自己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构建了高度隐蔽的隐性经济殖民体系。
两相比较,苏联的殖民体系高度集权,就是一个扩大版的苏联;美国的殖民体系相对宽松,给盟友留出一定的自主空间,但在最为核心的驻军与金融上,美国同样寸步不让。
为什么戴高乐会带头挤兑美国的黄金储备、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就是因为,在金融领域,美国死死捏住了盟国的命脉。
而美国建国之初,正是依靠法国的大力援助,才打赢了独立战争。眼见得曾经的干儿子骑到了自己头上,心高气傲的法国人,自然难以忍受。参见《借出来的超级大国之“法国如何打赢了美国独立战争”(余粮系列)》
为了帮助美国,法国财政破产,路易十六也被推上了断头台
尽管美盟体系内部也有矛盾,但在两套新殖民体系的对决中,一味采取高压政策的苏联模式很快陷入众叛亲离的局面,能够对盟友适度让利且更会讲故事的美国模式最终胜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的道,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利益。
任何一种组织模式,如果利益分配机制失衡,靠道德绑架、武力威胁根本维持不下去,最终必然走向溃败。
而在今天的中美博弈格局中,美国正在苏联化,对国际社会包括盟友的态度越来越蛮横,通过设置关税壁垒、滥用金融手段肆意侵犯别国利益。
相反,中国则默默取代了当初美国的生态位,正在全力维持以全球化、自由贸易为标志的国际秩序,甚至不惜让渡部分经济利益。
观史可以知今,对于中美博弈的未来发展趋势,看看曾经的美苏争霸,大家应该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回到正题。
必须承认,尽管两套殖民体系都存在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的劣迹,但对于直接侵占他国领土,二战后的美苏,确实表现得非常克制。
即便他们采取了入侵行动,但不管是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是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都没有以直接占据领土为目标。
原因很简单,一来二战后确立的尊重领土主权的国际基本准则依然有效,赤裸裸的侵略会引发严重的负面效应,二来两霸之间构成了互相制约关系,不管谁搞侵略,对方都会极力破坏。
而当苏联解体后,美国虽然一家独大,但他更喜欢通过隐性经济殖民体系全球吸血,而不是搞没有技术含量的领土吞并。
这种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国际准则,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随着俄罗斯相继对克里米亚、四州提出领土要求,随着特朗普对加拿大、格陵兰、巴拿马运河提出领土要求,随着特朗普提出俄欧瓜分乌克兰、美国独占乌克兰经济利益的调停方案,已经开始走向瓦解。
网上流传的瓜分乌克兰方案
尤其是对乌克兰的瓜分,堪比二战之前苏德对波兰的瓜分,乃是乱世开启最明显的征兆。
可以说,美俄正在联手颠覆战后以尊重国家领土主权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同时重新打开了国际领土大调整的大门。
我们知道,在近现代史上,中国最大的遗憾,就是大家都忙着抢占领土时,我们最为贫穷积弱,非但不能开疆扩土,反而沦为了别人抢劫的对象。
可当我们好不容易站起来、强起来之后,却早就错过了国际领土大调整的历史阶段。
作为最典型的农耕文明,对于领土,中国人的感情很复杂,甚至有点自相矛盾。
一方面,相比商业文明、游牧文明、海盗文明、宗教文明,土地对我们的用途最大、我们对土地的感情最深。
一句叶落归根,道尽了中国人对乡土深深的眷恋。
这种源自文化基因深处的乡土之情,在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身上,我们很难找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同样是女儿找对象,中国父亲听说后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男朋友老家哪儿的,然后才是学历、身高、家境等。西方父亲的第一个问题,十有八九是男朋友是否信教,然后则是信的什么教,属于什么教派。
一句天子守国门,道尽了中国人对土地最深沉的执念:在土地与生命之间,我们往往会选择土地。
另一方面,相比天性喜欢流动、扩张的商业文明、游牧文明、海盗文明、宗教文明,我们又被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要拥有了最基本的生存空间,我们并不喜欢无限扩张。
否则,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殖民建立的日不落帝国,肯定是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大明,而非落后了中国至少两百年的西欧各国。
安土重迁,是中国人最大的文明特性,类似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这样的操作,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并且临死之前还要用一句叶落归根将自己的灵魂送回故乡。
一句话总结,属于我们的土地,或者是祖宗严选适合农耕的膏腴之地,或者是祖宗严选保护农耕核心区的战略要地,对于这些涉及中华民族生存权的核心土地,我们寸步不让,上至天子、下至匹夫,都有守国门的义务与自觉!
最近在将国运系列《国运的抉择——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做成视频,写到这里,又联想到扭转了中国国运的抗美援朝战争。
为什么老人家当年为力排众议顶着巨大的压力出兵朝鲜?为什么志愿军战士能够爬冰卧雪,用炒面、用单衣、用步枪、用胸口、用冰雕连,击败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机械化强军?
就是因为,他们都在守国门!
他们身后,就是生养自己的土地、就是父母妻儿,他们退无可退,只能用自己的命去拼出一条生路!
相比随时准备拼命的父辈,今天的中美博弈,我们无非就是收入降低一些、生活水平差一些,但我们要博取的,同样是留给子孙后辈的通天大道。
如果这点代价都舍不得付出,又怎么对得起牺牲在朝鲜半岛的父辈?
在用性命守护中华文明基本盘的同时,对于那些不适合耕种也没有防御条件的土地,即便中国人去过,也会主动放弃,比如漠北大草原。
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来过,燕然勒石的窦宪来过,一战封神的李靖来过,天子守国门的朱棣来过,但当时的中国人,从来没有想过要长期占领这里。
但人类社会在进化,历史环境在改变。清朝控制蒙古高原,正是对时代变迁的正面回应:农耕时代留下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并非永远正确。
尤其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从曾经的第一农业国、第一农业文明蜕变为第一工业国并正在创造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工业文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
为什么欧洲国家启动大航海后,就必然会进入全球掠夺的殖民模式?
除了海盗基因、强盗基因的本能驱使,更重要的是,欧洲各国又启动了工业化进程,必须控制更多的资源与市场。
作为农业国的中国,可以在相对独立的东亚自成体系,创造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农业文明。
作为工业国的中国,却不能局限在小小的东亚,而是必须走向全球、拥抱全球。
作为殖民时代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在农业国对工业国、陆权国对海权国的百年屈辱中,我们丢失了太多的领土,因此,我们不愿意将这种痛苦,强加到周边的小国身上。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要拘泥于农业时代的文明特性,主动绑住自己的手脚。
树欲静而风不止!
国际规则,要靠国际社会尤其是强国来维护。
我们遵守国际秩序,前提是别国也遵守国际秩序。
既然美国带头打破了战后国际秩序,那就别怪中国另行构建新的更公平、更合理的国际秩序。
我们尊重别国领土完整,前提是别国也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
既然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那就别怪琉球有事就是中国有事。
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提是多数国家都能接受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理念。
老祖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把这里的王土,理解为王道乐土、理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会发现,在人类走向天下大同之前,国家与领土,其实都是面临淘汰的历史概念。
因此,对于人类社会重新进入领土大调整的历史阶段,既然别人已经打开了大门,我们又何妨光明正大地登堂入室!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发的国际秩序大调整中,很多大家习以为常、以为理所当然的概念,其实未必正确、其实应该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