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镇做题家”还在拼了命想挤进体制内的时候,有个浙大硕士学历的女生,却在国家电网的基层岗位上心态崩了。



这女孩是浙江大学毕业的,当时手里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华为年薪 35 万的岗位,另一个是国家电网的岗位,两个岗位都和她专业对口。最后她放弃了华为,选了国家电网。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不错的选择,却因为基层工作太辛苦,让她陷入了困境。



她得背着十几斤重的工具箱爬铁塔,暴雨天还得去抢修设备,这些体力活和她原本期待的办公室工作差太多了。最艰难的时候,女孩连续高烧三天,都不敢请假。

学历和岗位的落差,给这位浙大女硕士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冲击。看到二本毕业的同事比自己先进入办公室工作,这个浙大女孩情绪一下子就失控了。她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学历这么高,却要在一线累得满头大汗,忍不住质问:“凭什么二本的比我还先坐办公室?”

有网友说:“体制内中专生当领导管硕士生的情况多的是 那你不得气死?”这话虽然不好听,但确实是职场的现实。在体制内,学历可不是晋升的唯一标准,工作经验、人际交往能力,还有机遇这些因素,都能影响职业发展,高学历的人真没必要为此困惑和不甘心。

还有人质疑:“本硕985怎么可能在千岛湖,起步都是萧山,要么她就不是电气工程科班专业,都不是科班出身报电网做什么呢”,大多数人都觉得高学历就应该有个“高起点”,一旦和预期不一样,就难免会产生质疑。但实际情况是,职场发展充满了变数,岗位分配受很多因素影响,不是学历高就一定能有个“好岗位”。



更有网友言辞犀利地指出:“人家只输一次高考就必须一路输你吗?凭你情商就必输,搞管理又不是搞做题,生活都没弄懂!按考试,马斯克为什么给川普压着?”这话直接戳到了名校生的痛处,强调在职场中情商和综合能力很重要,提醒高学历的人不能只看学历,要重视实践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也有人替二本毕业生说话:“二本也能跟你浙大硕士一样进电网,人家就已经赢你几个身位了。自己想不清楚为什么吗?你这是在嫉妒你未来的领导”,确实能通过层层筛选进入电网,说明二本毕业生肯定有自己的优势,也许在求职准备、专业技能、岗位匹配度这些方面表现得很出色,这也打破了“学历至上”的固有观念。

从网友的这些评论能看出来,学历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这个女生的情绪背后,也反映出名校生普遍存在的职业认知误区。很多人觉得高学历就一定能有个轻松的好岗位,把基层锻炼当成是“大材小用”。但在央国企的晋升规则里,基层经验恰恰是关键。就像公务员考试,就算考上了省直机关,也可能要去乡镇挂职锻炼,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经之路。国家电网这种技术密集型企业,更需要员工去一线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以后才能胜任管理或者技术核心岗位。



二本同事先进入办公室,本质上就像是职场竞争里的“田忌赛马”。职场可不是只看学历的地方,二本毕业生可能理论知识没那么扎实,但他们可能更快适应了基层工作节奏,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和人脉资源。这就好比玩游戏,有人选择慢慢发育再进攻,有人选择快速进攻,方法不同,节奏自然也不一样。

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既要放下“学历优越感”,也要去掉对体制内工作不切实际的幻想。选择央国企,就得接受它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高薪的私企,就得适应高强度的竞争环境。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只有适合自己的人生。

要是你也在职业选择上犯难,不妨问问自己:是更看重短期内的舒适,还是长期的发展?能不能接受“先吃苦后享福”的成长过程?

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说不定能给正在迷茫的年轻人一些启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